2021-03-27 11:04:11 教师招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未知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七)
19.√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所以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20.×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不仅需要创新思维,还需要创新人格。
【整体提升】
一、单选题
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都包含了坚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题干中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属于德育的范畴,五育在教学活动中是相互渗透的,题干中反映了德育教育融于体育活动中,符合体育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这一观点。其他选项均与题干表述无关。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说明教育目的作为培养人的总体要求,总是内在地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教育对象发展的素质,反映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题干表述,这些影响主要通过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来实现。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个人本位论的评价。个人本位论在人类历史的过程中具有进步意义。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它高扬人的个性自由解放的旗帜,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束缚,促进人的解放,使教育回归到人本身,起到了重大的历史奠基作用。直到今天,也不乏合理之处。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完成某一阶段工作后,希望受到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这是指教学目标。
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
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则提出公民教育、劳作教学的思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他的社会本位论最为极端,其观点带有明显的国家主义倾向,并因此受到德国法西斯主义的赏识和利用。
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智育的理解。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属于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属于智育的范畴。
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素质教育基本内涵的理解。素质教育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地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其中,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教育,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教育,注重选拔性,而素质教育倡导人人受教育,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的发展。无论成绩好坏,教师都应当一视同仁,平等相待。
二、多选题
1.A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人的因素。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目的的确定要符合不同类别的教育对象的不同需要。
2.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主体。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和关心教育活动的人都是教育的主体。如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军事家和教师、家长等。
3.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的内容的有: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
4.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全面发展的理解。教育应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说明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以上选项都可以在不同的方面促进学生的不同发展。
5.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具体来说,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以下特征:(1)不再受地域性、民族性、阶级性的局限;(2)体脑结合,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3)不再终身束缚于一种职业,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可以随自己的心愿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4)通晓生产的整个体系,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贴心微信客服
上一篇:第四章 教育目的(六)
下一篇:第四章 教育目的(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