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1 16:41:23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敦化华图教育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国家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四)
法律知识1.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法律案审议的结果可能是(终止审议,进一步审议,提请表决),不可能是(签署公布)。
法律知识2.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是(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
法律知识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宪法)。
法律知识4.欧洲大陆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91年法国宪法)。
法律知识5.新中国成立后,从(1954年)起宪法以根本法形式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法律知识6.将宪法划分为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这种分类的科学性,是因为它(揭示了宪法的本质属性)。
法律知识7.1954年宪法所确认的基本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
法律知识8.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1787年美国宪法)。
法律知识9.我国现行的宪法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4)部宪法。
法律知识10.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宪法实施的保障,其根本原因是(宪法确认、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法律知识11.《共同纲领》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当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法律知识12.《宪法》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法律知识13.《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法律知识14.把宪法划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依据是(是否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法律知识1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称为(爱国统一战线)。
法律知识1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法律知识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法律知识18.全国人大开展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召开全国人大会议)。
法律知识19.全国人大代表按照(选举单位)组成代表团。
法律知识20.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由(委员长会议)处理。
以上就是【国家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四)】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上一篇:国家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三)
下一篇:国家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