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考申论试题解读:直面国民素质问题(副省)
2016国考申论试卷(副省)题目设计采取“概括+对策+分析+贯彻+作文”的命题形式。下面是华图教育为考生总结的2016年国考申论试题解读:直面国民素质问题(副省),请考生进行参考。 第一题为归纳概括+提出对策,一题两问,题目要求考生概括问题并提建议。这是一道单纯的要点归纳以及针对问题提出对策的题目,考查考生的申论基本功。 第二题为解释分析型题目,要求对“国内教育技术走的太快,而‘灵魂’却跟不上”这一句话进行分析,考生只要掌握分析题目的基本逻辑,锁定给定资料的相关信息,提炼要点组织答案即可。 第三题为贯彻执行题型,要求为某艺术家的作品展写一篇导言。导言的本质就是基本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对于已经掌握应用文写作技巧的考生来说此题难度不大,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最近几年的国考申论试题中,这种非常规应用文的考查几率非常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四题依然为贯彻执行,题目要求以一名某区文明办的负责人的身份为某校开办的“文明素养教育宣传周”写一篇讲话稿。相比上一道应用文写作题,此题的讲话稿是较为常见的应用文类型,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些特殊的要求,希望各位考生在答题时不要忽略这一点。 第五题是作文题,题目要求结合《论语》的“不学礼,无以立”来写一篇文章。文章依然要求来源于材料但不拘泥给定材料,字数要求1000-1200字。从阅读全文不难把握到:材料的主题的是国民公共素养和大国意识的养成,结合题干要求,考生要从“礼”与“立”的两个角度,重点阐释清楚是否学“礼”、是否懂得规矩不仅关乎个人如何做人处事,更关乎民族意识的自觉、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综上所述,2016国考申论试卷(副省级)聚焦“公共素养与大国意识”,主题响应政策,聚焦社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