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考行测备考:运用主体一致法巧解言语题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的时间为2015年11月29日。从今天开始到距离考试,不足一月。在剩下的这段时间如何打赢国考这场战役,成为了各位考生关注的重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题海战术肯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另一个角度来说,题海战术在时间上要求较高,同时也要求各位考生对曾经做过的题做好梳理和总结。所以除了题海战术之外,给各位考生着重强调的就是“无技巧,不国考”。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不管是行测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还是判断推理,都有技巧。掌握好各个科目和各个模块的技巧,在这43天的备考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接下来,就为考生介绍一下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的常用技巧——主体一致法。 主体指的是文段强调的侧重点。下面通过例子给大家说一下,什么是主体。例:要想使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完善投资者保护方面的立法并加强执法力度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尽快引入市值考核机制,将国有大股东利益与广大中小股东利益有机统一在一起。这个文段的侧重强调“市值考核机制”,文段的主体就是“市值考核机制”,而文段的话题是“国有上市公司”,所以各位考生将“主体”和“话题”要做下简单的区分。我们明确了什么是“主体”,那么什么又是“主体一致法”。顾名思义,主体一致法指的就是选项的主体和文段的主体要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肯定要排除,所以各位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可以根据“主体一致法”快速排除或者选择答案。下面我们通过两道真题,对主体一致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讲解。 例1:明恩溥在《中国人的素质》里指出,中国政治家的生活和国事文件,好像卢梭的忏悔一样,充满着最崇高的情感和最卑鄙的行为,他杀了一万个人,然后引述孟子的一段话,讲人的生命是神圣的。他把修河堤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结果使全省惨遭洪水之害,然后他再悲叹耕者失其田。 上述文段表述的主要意思是()。 A.中国人表里不一 B.中国人很虚伪 C.中国人喜欢引经据典 D.中国政治家很虚伪 在这道题目中,根据提问方式中“主要意思”得知是主旨概括题。而这段文字阐述主体是“中国政治家”,那么,根据主体一致法,很明显可以排除A、B、C,故选D。 例2:如果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劳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大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发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且清新宜人: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闪电的形成机制 B.宇宙射线对人类的危害 C.臭氧对人类的贡献 D.闪电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在本题中,通过提问方式,得知是主旨概括题。文段只有三句话,每句话阐述的主体都是闪电。故直接排除B、C。而根据文段中的“臭氧”和“高温”,可以得知文段是在论述闪电对地球的保护作用,故选D。 通过以上两道真题,相信各位考生对于主体一致法有了基本的理解。在国考中,尤其是遇到难度较大、选项不好选择或排除的时候,各位考生一定要学会运用主体一致法。 祝各位考生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