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三:中国制造遇到寒流
热点概述: 从今年春节开始,一波中国制造的危机,就在上演,先是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限期离厂。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微软在东莞和北京两地的关厂,将总共裁员9000人。 另外,有媒体列举其他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则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还有一条消息显示,31个省的人均收入排行榜出炉,上海北京列前两位,分别是年收入4万7和4万3,制造业集中的浙江、广东、福建、天津也都在4万附近,即使是中原的河南,以及西部的甘肃都已经有年均收入2万4了。要知道这些地区可是包括很多农村,如果排除平均的因素,在制造业大省的城市里,年收入基本也得3万以上。换句话说招工如果没有2-3千是招不到工的。 把两条新闻联合起来看,一忧一喜,但又相互联系。正是因为我们的人工成本不断的上升,所以导致了制造企业纷纷选择撤离。 热点解读: 人工成本是最大原因:受人民币升值及中国资源消费成本增长,人工成本和场地资金的不断攀升,外资工厂纷纷“出走”。中国制造依靠中国人口“红利”支持,由于种种原因“人口红利”释放萎缩,因此大量外资工厂的出走。 检验标准严成大因素:欧美国家对中国进出口产品增加了多项检验并且检验标准十分严格,加大制造企业生产成本。于此同时,中国制造企业生产技术、检验技术相对滞后,造成产品质量低无法通过欧美严格的检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