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成语识记篇
近几年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题中对成语的考查难度不断提升,尤其是那些高频易混的成语。针对这种情况,建议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认真的学习并解决常见成语积累的问题,将高频成语放在一起来区别记忆,而不是单独去理解成语的含义,如此,收效甚多。以下例题希望能给各位考生在成语识记方面提供一些经验。 【例】2013-河北-21.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报道中有关奥姆真理教制造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的细节,真是_____,令人震惊。 ②这个骇客群体专门制造_____的虚假新闻,许多年轻人因此上当受骗。 ③本文所引古事古语几乎都是名人之事,名人之言,甚至圣贤之事,圣贤之言,其正确性是_____的。 ④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钓鱼岛的所有权问题_____,用不着第三国来指手画脚。 A.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不容置喙不容置疑 B.骇人听闻耸人听闻不容置疑不容置喙 C.骇人听闻耸人听闻不容置喙不容置疑 D.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不容置疑不容置喙 【答案】B 【解析】在这里最主要的易混成语即是“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如果有效的区分成语的含义呢?最重要的是把两个成语放在一起去记忆,这样效果非常的明显。“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甚至捏造事实,或出语离奇荒诞,使人震惊,有虚假的,捏造的成分。“骇人听闻”指的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事件本身并非是虚假的。文段修饰的对象是“奥姆真理教制造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的细节”,这种真实存在的恶性事件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应该是“骇人听闻”。故排除A、D两项。文段第二句说的是专门制造虚假新闻,即“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所以应该用耸人听闻。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第三句的内容是引用的古语都是权威的,不应该有质疑,故应选择“不容置疑”,排除C选项。第四句要表达的内容是钓鱼岛就是中国的,轮不到别人来插嘴,第四句话用“不容置喙”合理。故本题答案是B项。 【例】据了解,最能代表首都建筑风格的北京四合院在旧时没有任意两个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因为每一个四合院的生成都有其独特性,承载了包括家庭习惯、工匠意图、人文传统等多重历史信息。“而现在的四合院几乎一模一样,仿佛一条生产线上下来,与建筑传统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南辕北辙 B.背道而驰 C.天壤之别 D.大相径庭 【解析】在这里,“背道而驰”与“南辕北辙”是易混的成语,我们区别记忆效果明显。“背道而驰”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侧重两件事之间进行比较,且一般前者是正确、好的事情。文中通过转折关联词“而”表明现在北京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和以前的风格刚好相反,以前是“没有任意两个是完全一模一样的”,现在“四合院几乎一模一样,仿佛一条生产线上下来”。“背道而驰”符合文段语境。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A项“南辕北辙”意思是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预期目的正好相反,侧重一件事情的目的和实际行动的前后对比。置于此处无法体现文中“现在北京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和以前的风格刚好相反,且之前的风格较好”之意。C项“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侧重差别大,置于此处体现不出“相反”之意,含义与文段语境不符。D项“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侧重差别大。置于此处体现不出“相反”之意,含义与文段语境不符 【例】生活在内地的中国人终其一生,要无数次填写有关个人资讯的登记表格,举凡上学、提干、入党、参军、就业、旅行等概莫能外,而登记栏目也几乎是______的,包括出生年月,家庭出身、民族、性别、党派、籍贯、文化程度等。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千人一面 B.如出一辙 C.一模一样 D.千篇一律 【解析】文段强调的是无数次填写,登记栏目包含的的多种内容都是一样的,这里需要填入一个表示没有变化,仍是一个样子的成语。千篇一律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所以千篇一律更符合文段的语境。故答案为D项。 A项“千人一面”比喻文章或对人物的描写公式化,都是一个样子,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与文意不符;B项“如出一辙”指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与文意不符;C项“一模一样”通常指外表同一个模子出来的,形容样子完全相同,与文意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