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翻译推理题中的逻辑误区
翻译推理题是国考演绎推理模块中必考题型,广东省考、深圳市考也都会考到,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它。但同时,翻译推理题属于形式逻辑,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发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应对。本篇文章着重讲解翻译推理题中的一些逻辑误区,以便大家更好理解翻译推理题。 一、何为翻译推理题 翻译推理题的命名源于解题的技巧,即第一步翻译:把生活的文字转换为形式的符号;第二步推理:即依据形式逻辑的规则进行推理。翻译推理题的特征是题中会出现典型的关联词,比如如果····就;只有····才。通过关联词,我们可以发现它其实考的是形式逻辑中的假言命题。 二、翻译推理题中的逻辑误区 形式逻辑源于生活逻辑,但却高于生活逻辑,它是经过高度理论化和系统化的逻辑思维,因此在做翻译推理题时难免会生活逻辑去解题,这就是我们需要避免的逻辑误区。在这里重点是介绍一些在翻译推理题中大家容易犯的错误。 三、例题的分析 【例一】有人说,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将重要事务放在主要位置。重要事务是必要条件,关系着一件事情成功与否。重要的事务没做好,一定不成功。但是,细节也是很重要的,细节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同样也与一件事情成功与否相关。一个成功的人是能够协调好重要事务与细节的关系的。 由此可以推出()。 A.成功并不代表着所有细节都处理好了 B.如果不成功则说明重要事务没有做好 C.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既要做好重要事务,又要处理好细节 D.虽然处理好了细节,但没做好重要事务,也不一定成功 解析:这题若是从生活逻辑出发,大家会重点关注成功、细节、重要事务;会从生活的经验会找三者间的关系,一般会选择C项。但若摆脱生活的误区,从形式逻辑的规则去做,题目就很简单的,P→Q的逻辑意思就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从形式逻辑的规则可得“细节→成功→重要事务;根据逻辑推理规则,肯定后件或否定前件都无法推理必然的结论,只能推出可能性的结论。因此结论是A项。 【例二】在毕业考试结束后,班长想从老师那里打听成绩。班长说:“老师,这次考试不太难,估计我们班同学的成绩都在70分以上吧。”老师说:“你的前半句话不错,后半句不对。”根据老师的意思,下列哪项必为事实? A.少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多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下 B.多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少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下 C.有的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有的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下 D.如果以70分为及格,肯定有的同学的成绩不及格 解析:这道题,大部分同学会选择C项,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老师讲班长的后半句不对,即“我们班同学的成绩都在70分以上”这句话不对,那根据我们的生活逻辑,全班同学的成绩并非都在70分以上,即意味着有的同学在70分以上,有的同学不在70分以上。但根据我们形式逻辑的知识,老师讲班长的后半句不对,即意味“我们班同学的成绩都在70分以上”这句话为假,那它的否命题就是真的,而“所有都是”的否命题是“有的不是”。因此,我们仅仅能推出“有的同学成绩不在70分以上”,而“有的”在逻辑中仅仅表明存在,即可以说只有一个同学不在70分以上,也可以说所有同学都不在70分以上。因此,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D项,即可以肯定有人没达到70分以上。 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问题需要咨询,可添加QQ群139380468。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16:00,华图各科目老师将轮流接受大家的咨询,并带领大家一起做题,也可以直接拨打华图前台电话:0755-82072866。华图教育深圳分校祝大家公考成功! 深圳华图刘蒸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