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鸡兔同笼问题解析(2)
在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中,备考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会遇到“鸡兔同笼”的问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常用办法是假设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进行推算后得出正确答案。华图教育在此讲解如何速算得分,希望对各位考生的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有所帮助。 一、先假设再计算 【例题】某零件加工厂按工人完成的合格零件和不合格零件支付工资。工人每做一个合格零件得工资10元,每做一个不合格零件被扣除5元。已知某人一天共做了12个零件得工资90元。那么他在这一天做了多少个不合格零件? 这道题是由基本的鸡兔同笼问题转变而来的。备战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可以通过观察题目发现,一个工人做零件,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到10元,另外一种是被扣除5元,现在我们可以假设这个工人做的这12个零件都是合格的。 根据假设我们就可以继续计算了,如果12个零件都合格的话,那么这个工人这一天就应该得工资120元,但是事实不是这样子的,事实上这个工人才得到了90元。差了30元,说明这个工人有不合格的零件。根据题目我们不难发现本来是应该扣除的5元我们反而假设他得到了10元,差价为15元,一件不合格的零件差15元,那么差30元说明不合格的零件就为2个,因而可以得出合格的零件为10个。 二、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鸡兔同笼”的题型特点 第一,题目当中必须有两个不同的主体,或者一个主体的两种不同形式。有的题目中包含了两个以上的主体或属性,但是若可以将多个主体或属性合并,用其平均值代替,最终可以看成是两个主体或者属性,也可以将这类题目视为“鸡兔同笼”问题。 第二,两个主体或属性之间,必须有两种和差关系。和差关系是联系两个主体或属性的关键条件。在“鸡兔同笼”问题中,两个主体或属性之间不一定会有积、商的关系,但是和与差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必需要两个不同的和或者差,或者一和一差。有的“路程问题”、“工程问题”中不容易发现这个特征,但是将总路程或者总工程量假定为“1”或者某个数字,就能凸显出这个特性。 华图教育认为,“鸡兔同笼”问题在解答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区分“鸡”与“兔”,整理清“头数”与“脚数”。这就需做大量的题目,以培养敏锐的思维。在明确了解简便的解题方法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巩固,提高做题的速度,以求在公务员考试过程中既准确又快速地完成题目。 以上就是关于鸡兔同笼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掌握,在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 相关推荐:2016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申论标题常见错误2016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类比推理题解题方法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