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类比推理经典习题(2)
2016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中,类比推理是非常重要的考点之一,为检测参与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考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华图教育准备了类比推理的相关考题,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教材︰学生︰课堂() A.教练︰运动员︰赛场 B.法律︰法官︰法院 C.袈裟︰僧侣︰寺院 D.武器︰军人︰战场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A.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B.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C.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D.无风∶不起浪 3.书法:艺术 A.抢劫:犯罪 B.鲁迅:周树人 C.历史:世界史 D.权力:金钱 4.校对:印刷:出版() A.谈判:签署:废除 B.抢劫:入狱:判刑 C.选举:组阁:执政 D.研发:转让:投入 5.制度:管理 A.文盲:教育 B.法律:审判 C.成功:竞争 D.警报:逃生 1.答案:D 解析:题目可以采用造句子的方法来做,学生在课堂使用教材,符合逻辑对应关系;D选项也是军人在战场操作武器,条件一一对应。所以,这道题的选项是D。 2.答案:D 解析:题干是类比推理中常见的二词型推理模式,这类考题比较常用的解题思路是研究词与词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题干已知题的分析可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的是必要条件的关系,即得到虎子必然要入虎穴,入虎穴是得虎子的必要条件,同时这个条件句的连接词是“不.......不”的形式,符合条件的只有D选项,“无风不起浪”表示如果起浪,必然有风,且形式上也是“不.......不”。所以本题答案D选项。 3.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包容关系,且前者是后者的一种形式。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与题干逻辑关系相同,B项为全同关系,C项为属于包容关系,但历史包含世界史,即后者是前者的一种,故C错误,D项为并列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第一重逻辑关系 题干存在两种关系,一是时间上严格顺序,与之相同逻辑关系的是ABC,D项中时序颠倒,“投入”应在“研发”之前。 第二步:答案不唯一时,判断第二重逻辑关系 第二重逻辑即是前者为后者的必经程序,只有C项符合。A项中的“签署”可以不经“谈判”,并且“废除”是对“签署”的否定;B项中,“抢劫”如果符合法定条件,如抢劫者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则未必“入狱”。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且是工具与目的间的对应关系,即用制度来进行管理。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B,即用法律来进行审判。A不是工具与目的间的对应关系,而是后者可以消除前者的对应关系;C和D也不是工具与目的间的对应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 希望新经过上述测试,大家对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已经有一个了解了,希望广大考生可以查漏补缺,争取一举成“公”!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是您报考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最得力帮手,我们将为您提供最及时的公务员招考信息、最前沿的公务员应试技巧、最精心的公务员招考辅导课程以及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信息。了解更多关于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请关注华图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 相关备考入口:2016年国考行测技巧|2016年国考申论备考|2016年国考申论热点历年国考真题 |必备2016年国考图书|2016年国家公务员招考信息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