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如何写好申论分论点(3)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开始准备了,华图教育准备“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如何写好申论分论点”这篇文章,希望对考生2016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有所帮助! 1.分论点支撑总论点 分论点是从属于总论点并为阐述总论点服务的,它们的价值就在于让浓缩在总论点中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因此,分论点一定要支撑总论点。华图教育专家认为,如果总论点是抽象、概括的,分论点就要具体、详细。分论点不可高于总论点,更不可与总论点平起平坐。 【示例】 总论点: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瓶颈制约,政府部门应当转变城市建设思路,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城市的和谐。 分论点: 以人为本要求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 以人为本要求完善城市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公众意愿。 以人为本要求重视公众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华图分析】 文章总论点提出了解决城市建设问题的总体要求,即“转变城市建设思路,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城市的和谐”。三个分论点据此从三个角度提出具体措施,对总论点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2.分论点间界限清晰 分论点之间划分清晰,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每个分论点只讲一个角度,不能将两个甚至两个以上角度放到一个分论点中论述;二是分论点在内容上不能有交叉,即分论点间不能存在包含或被包含的情况。 【示例】 分论点1:从立法上规范稀土产业秩序,加强监管力度,保障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分论点2:合理规范稀土资源利用总量和开发力度,保障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分论点3:以科技为支撑,加快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华图分析】 从角度来看,第一个分论点涉及两个角度,一是立法,二是监管,而且从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看,监管不是立法要规范的问题。事实上,“监管”层面可以从属第二个分论点。第三个分论点从技术层面提出措施,划分则较为清晰。此外,第二个分论点并非具体措施,而是对稀土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其明显要高于第一、三个分论点,在内容上它是囊括另外两个分论点的,因此,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混乱。 3.规避序数词的使用 在申论文章各主体段的段首使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一是,二是,三是,四是”、“1.……2.……3.……4.……”、“①……②……③……④……”等序数词或者序号。这种表示方式在现今申论文章写作中都太过“俗套”,会给阅卷人留下“万能模板”、“套路化”的直观印象。若想区分、彰显各个分论点,华图教育专家认为,可考虑在各个主体段段首以凝练语言概括文段核心意思的方式,此外,还可能对分论点的形式加以修饰,比如尽量保持分论点句式、字数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如此,亦能让阅卷人一眼分辨出分论点所在,更能给阅卷人留下好印象。 【示例一】 总论点: 转变思想,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传承中华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不二良方!要使文化与发展紧密相拥,在采取措施保护文化的载体文化遗产上就应该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分论点: 第一,重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保护工作体系。 第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处理文化开发和经济发展关系。 第三,扩大筹资渠道,提高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量和使用效率。 第四,加强宣传力度,使文化遗产保护思想深入至社会心理层次。 【示例二】 总论点: 转变思想,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传承中华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不二良方!要使文化与发展紧密相拥,在采取措施保护文化的载体文化遗产上就应该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分论点: 重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保护工作体系是前提。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处理文化开发和经济发展关系是关键。 扩大筹资渠道,提高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量和使用效率是重点。 加强宣传力度,使文化遗产保护思想深入至社会心理层次是补充。 【华图分析】 文章总论点很有气势,读罢示例一的分论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使用却充满生硬感,给人套路化的嫌疑。示例二中的分论点对其进行了修改、完善,既规避了俗套,又使得分论点的条理特别清晰,效果明显好于前者。 以上就是“2016国家公务员申论如何写好分论点”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各位考生的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有所帮助。相关推荐:了解更多201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信息,请关注华图教育>>>>>>>>>>>>>>>公务员申论辅导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