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城镇化加速
【模拟试题】 截至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了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到: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点提示】 首先谈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其次简要分析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是如何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最后分析我们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如何解决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答案】 城镇化率超过50%,确实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转折。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高度的城市化,也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中国社会现实的特殊性告诉了我们必须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城镇化道路,进程过半验证了我们道路选择的正确性,也坚定了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应冷静地看到尽管我们国家朝着中国式的城镇化道路大踏步地前进,但是城镇化的提高意味着大量人口和资源向城市集中,农村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更加凸显,比如部分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进可攻,退可守”之说,不仅延缓了城市化,也阻碍了经济发展。 过去直至今天,对城镇化的认识偏差,不仅延缓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而且给今天城镇化的实质性推进带来了阻力。 影响城镇化推进主要有如下错误认识: 一是“国外的大城市都在向外围发展小城镇,因此中国不能发展大城市,只能发展小城镇”。 二是“城镇化绝非人的城镇化,城市化不是农民变市民”。 三是“对农民实行‘两栖’做法,进可攻,退可守”。 四是“中国应着重发展三大城市群,有三大城市圈足够了”。 五是“农民工并不愿进入城市,因此,没有必要让农民在城市落户”。 六是用统计方法的修改推进城镇化,出现了一年增长一个百分点的情形。 这六种认识和做法,曾一度误导我们的认识,且左右着我们的行动。例如,“两栖理论”关于“农民在农村有地,又可漂在城市做工,进可攻,退可守,是保证社会稳定的最佳选择”的说法,不仅延缓了城市化,也阻碍了经济发展。 结果一方面城市门槛越来越高,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工愈来愈望城兴叹;另一方面几千万儿童留守农村,夫妻不能团聚,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社会压力越来越大。 推进城镇化,要先正确认识城镇化。 当然,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才能走好这条中国式的城镇化道路,保障全体国民能够共享改革和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