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退出
4006-01-9999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资讯 > 笔试阶段 > 笔试备考

巧解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中的“年均增长量”

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资料分析是拿分的基础和保障,而且,资料分析的技巧性和学习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掌握技巧,就可以快速提分,决胜公考。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资料分析中的年均增长量问题。年均增长量这类问题,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这类题目本身有比较强的技巧性,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错。所以,我们还需要认真对待。接下来,我们就从题型识别、解题公式和易错点分析再结合两道例题来一起学习一下如何巧解“年均增长量”问题。一、题型识别年均增长量这类题型识别是比较简单的,题型的特点也比较明显,主要就是从问法和选项两个方面来识别。年均增长量问题的问法一般为:“某年--某年,某某的产值/附加值/销售额等平均每年增加了多少”,且选项为具体的数值。如:2011~2018年全国文物机构从业人员年均增加:A.7516人B.7821人C.8106人D.8738人二、解题公式年均增长量的解题公式也是比较简单的,也比较容易记忆的。即:,末期值即为后面时间的具体值,初期值即为前面时间的具体值。而相差年份即为末期时间-初期时间。但初期的确定是值得大家注意的。因为此类题目在除江苏省考外的其他考试中,问法不同,初期值的确定也是不一样的。接下来的易错点分析会对这一点展开论述。三、易错点分析刚刚我们一起了解了题型识别和解题公式,看上去是比较简单的,但此类题目还有一个易错点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只要规避了这个易错点,就能轻松拿下这类题目。它的易错点就是“初始年份”是否前推的问题,“初始年份”前推有两种情况:一是“这几年”;二是“五年计划”。此外,江苏考题,无论怎样表述,“初始年份”都前推。我们先拿三道题去对比一下。【例1】2006年我国总人口131000万人,2011年总人口135000万人。则2006年至2011年期间,平均每年增加的人数为____________万人。【例2】2015~2018这四年,A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数增长了约____________万户。【例3】“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平均每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科技人力资源增加约____________万人。我们一起仔细观察这几道题的题干可以发现,例1中的问法属于比较传统的一类问法,没有什么改变,而例2和例3的问法就发生了改变,例2问的是2015~2018这四年,大家一定要注意这种表述,这也就是在年均增长量中初期需要往前“推一年”的情况之一。而另一种情况就是题干中出现“五年计划”规划期间,这种表述,在年均增长量计算题目中,初期也是需要往前推一年的。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几道例题来巩固一下年均增长量的相关知识。【例2】2015—2018年,A省新登记市场主体数年均增长约()万户。A.15.1B.23.2C.30.3D.36.4本题考查年均增长量计算,没有“这几年”和“十x五”规划的类似表述,初期不需要往前推一年。定位表格第二行。根据年均增长量=(末期量-初期量)/相差年数,数据取整代入可得:(万户),因此,选择C选项。【例2】2015年末该市拥有技术企业3478家,人才总数由2010年末的146万人增加到2015年末的22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由2010年末的8万人增加到2015年末的18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研发人员由158人增加到175人。“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该市人才总数年平均增加人数是:A.13.6万人B.14.2万人C.15.6万人D.16.2万人本题考查年均增长量计算问题,题干中出现“十二五”因此,初期需前推一年。定位第二段,“人才总数由2010年末的146万人增加到2015年末的227万人”。根据年均增长量=(末期量-初期量)÷相差年份(五年规划年均增长类需要“推一年”),可得2011—2015年该市人才总数年均增加人数为(万人)。因此,选择D选项。相信大家通过以上的学习,一定已经掌握了资料分析中年均增长量的解题方法。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练习中牢记公式,巧用方法,早日上岸。提供年均增长量这一知识点的解题步骤,供大家参考学习:

职位数据

学历可报职位分布

更多

招录人数最多的职位

更多
推荐课程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B(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B(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A(枣庄)-住宿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A(枣庄)-住宿

红领决胜A笔试全程营(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试全程营(枣庄)-走读

免责声明:华图教育提示广大考生,请报考前仔细阅读对应职位招录要求或联系招录单位确认,本职位检索系统提供内容仅供参考。
登录
验证码

*新用户登录即视为注册,账号和初始密码均为手机号,可用于登录华图旗下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