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退出
4006-01-9999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资讯 > 笔试阶段 > 笔试备考

国考行测常识:传统节日之三元节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对于我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有着特别的作用。对于事业单位考试来说,传统节日,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点被考察的可能性很大。图图这次用一种全新的形式——文字、图片和顺口溜,来带领大家学习和回顾传统节日之三元节的相关知识点,期待大家能够有所收获!一、上元节1.农历正月十五是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春灯节、小正月等。2.来源:汉文帝纪念平定“诸吕之乱”,汉武帝时祭祀太一神,汉明帝时挂灯礼佛。3.节日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等。4.相关诗句:(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月下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中元节1.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又称“亡人节”、“盂兰盆会”、“鬼节”、“施孤”等。2.来源: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3.节日习俗: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4.相关诗句:(1)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2)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三、下元节1.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消灾日”“下元水官节”。2.来源: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人们会准备香烛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3.节日习俗:做团子斋三官、制作“豆泥骨朵”等。4.相关诗句:(1)路人拂晓到郊南,行色匆匆祭下元。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所以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三元节到现在仍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今天图图带着大家一起通过一个顺口溜,加深对于三元节的了解。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出门赏月共吃元宵,燃灯放焰喜猜灯谜;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放河灯焚纸锭祭祖;十月十五日下元节,民国以后此俗渐废,祭亡仪式提至中元。那学习了相关知识点以后,大家一起来做一道例题,检验一下学习效果:1.【单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传统节日?()A.元宵节B.清明节C.端午节D.寒食节【答案】A【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知识。第二步,这句诗词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写了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因此,选择A选项。【拓展】B项:清明节的习俗是扫墓、踏青、吃寒食、插柳、放风筝等,和本题诗词中表现的习俗不合符,B项错误;C项:端午节的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驱蚊虫),喝雄黄酒(硫),佩香囊,悬钟馗像,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筝等,和本题诗词中表现的习俗不合符,C项错误;D项: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起源于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其习俗是吃寒食,和本题诗词中表现的习俗不合符,D项错误。【本题结束】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要激发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传统节日中积淀着历史和文化的宝贵基因,它蕴藏着育人和育德的丰厚滋养,能够使我们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后的事业单位考试中,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点的考察比重将会增加。图图建议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加强这一模块的学习。

职位数据

学历可报职位分布

更多

招录人数最多的职位

更多
推荐课程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B(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B(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A(枣庄)-住宿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A(枣庄)-住宿

红领决胜A笔试全程营(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试全程营(枣庄)-走读

免责声明:华图教育提示广大考生,请报考前仔细阅读对应职位招录要求或联系招录单位确认,本职位检索系统提供内容仅供参考。
登录
验证码

*新用户登录即视为注册,账号和初始密码均为手机号,可用于登录华图旗下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