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考行测难点解读:主旨观点or内容概括如何抉择
言语题相对其他题型来说主观感较强,但是其中片段阅读题是可以通过分析文段主题和结构能准确的分析出文段的观点。但是,考生在复习片段阅读题的时候,有一个困惑点:“主旨观点”题是要往前推一步吗,“内容概括”题就选原文吗,两种有区别吗? 例题1.法国的乔利·贝朗13岁时干小杂工。一次在熨衣服时,不小心将油灯打翻。煤油洒到衣服上,雇主要他赔偿,但孩子没钱,只好答应白打一年工。此后,孩子把那件弄脏的衣服挂在床头作为警示。一天,他突然发现那件衣服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有脏,而且原有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令他眼前一亮。他通过无数次试验,终于研究出一种干洗剂。一年后,他开了家干洗店,生意越做越大,最后终于成为世界干洗大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当一个人打翻了命运灯盏,跟前一片漆黑时,千万别捻灭了心灵的灯盏 B.小聪明使人忙乱,大智慧让人安宁 C.心中有一盏明灯,脚底才有行动 D.乔利·贝朗如何发明了干洗剂 答案选A。这是一篇记叙性的文段。该题问的是“意在说明”而不是主要内容,所以要提炼文段的哲学道理,需要升华,如果问“主要概括的是”则选择D项;A项的含义是文段所表达的,B、C两项均不合适,故正确答案应为A项。 例题2.苏州曾经是经济兴盛,文化发达,人才荟萃之地。明末清初以后,苏州士绅除少数人发生身份和观念转变外,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而作为社会主流的士绅观念和意识往往通过各种渠道新润展延,严重影响一般民众。正因如此,晚清苏州民风靡弱闲散,生活节奏缓慢,缺乏早期现代化必需的紧迫感与开拓精神。清宋及民国初期,苏州人民很少愿意将资本投入到现实业中,以至于苏州钱庄吸收的存款在当地难以消纳,不得不转向外阜寻求出路。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清末苏州资金消纳的途径与方式 B.苏州民众在士绅观念影响下的转变 C.民国初期苏州实业发展衰弱的原因 D.士绅观念制约了近代苏州的现代化进程 答案选D。 华图教育网强烈推荐: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时间预测|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基本概况汇总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费用|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 了解更多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请关注华图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官网http://www.huatu.com/guo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