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国考大百科全书(82)
申论+行测,这是公务员考试的科目,真说起来申论因为分数比较低,看起来要比行测难。但事实上很多考生发现,申论的分数提高起来很困难,但看似简单的行测也因为知识点比较多,涵盖面广而更有了提升的空间,只要掌握了知识点,就能够有着确切的提分效果!故而,华图教育专家为考生们准备了一本“国考大百科全书”,考生只需要在备考之余抽出几分钟看上几条,放松一下备考的压力,还能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在行测之中发挥作用,岂不是两全其美? 1.鸿门宴上范增是用什么示意项羽下决心的?【玉玦】 2.象征和平的鸟,由谁所画:【毕加索】 3.塑料袋通常用什么来制造?【聚乙烯】 4.义务教育可分为几个阶段?【2个】 5.“老三届”指的是那几年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1966--1968】 6.大雁塔在哪里?【西安】 7.在太空中白天能看到星星吗?【能】 8."碗碗腔”流行于【陕西山西】 9.沪定桥在我国哪个省境内?【四川省】 10.1907年11月22日,出现在大西洋上的“毛里塔尼亚”号是世界上第一艘现代化的:【客轮】 这些中外的常识都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题中经常会考到的要点,希望考生能够进行长期积累,最后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之中一鸣惊人。 相关推荐: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国考大百科全书(1)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汇总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古代史之隋唐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