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公安招警考试 > 备考技巧 >

阅读模式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入阅读模式

2024-06-26 17:17 吉林公安招警考试 来源:华图教育

Document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入阅读模式

  在事业单位考试的公基科目中,管理学一直以来都是抽查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管理学中激励理论方面比较重要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出版于马斯洛在1943年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

  该理论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但可以总结出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人的需要类型。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进行了排列,分别是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生存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满足的是人类最起码生存的条件,诸如关于吃穿住行这些;安全需要是为了保护自己现在或者未来的身体、情感不受伤害的需要,诸如工人在工作中不断检查机器的安全性、人们购买保险等;社交需要源自人的社会性,像爱情、友谊、被团体接纳等;尊重需要是人类的自我认可和他人认可,因此分为内在尊重和外在尊重,例如在工作中受到他人的认可和关注属于外在尊重,而工作中给自己带来的自尊、自主与成就感就属于内在尊重;自我实现需要是需要类型当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一种追求个人能力的极限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一种超越极限、突破自我,进而激发人类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比如司马迁虽受宫刑,但仍然坚持完成了旷世巨作《史记》,司马迁之所以如此坚持,就是为了实现理想、突破自我的自我实现需要。

  第二方面,需要层次理论的重要特点。首先,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应该是由低到高排列并逐层递进式发展的,也就是说需要层次是不可跨越的,只有上一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其次,马斯洛认为总有一种需要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换言之,只有一种需要起着主要激励作用,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有激励作用。

  第三方面,需要层次理论的意义与发展。需要层次理论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人的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联性,为管理中调动职工积极性方法的运用指明了方向,但是该理论的局限在于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可以调整自身的需要和结构的。因此,在马斯洛的基础之上,美国耶鲁大学的奥尔德弗丰富了需要层次理论,即E(生存需要)R(相互关系需要)G(成长和发展需要)理论。该理论认为多种层次需要可以同时存在,并且还可以越级出现。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展示需要层次理论的考法:

  如:以下,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不能得到解释的是:

  A. 一个生理需求占主导地位的人不关注他的名誉

  B. 红军战士吃草根、啃树皮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C. 冬天没有衣服穿的人在生火取暖

  D. 饥寒交迫的人不会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

  【解析】答案选B。名誉属于尊重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逐层递进式发展的,因此A项说法可以用需要层次理论解释;没有衣服穿说明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生火取暖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因此C项可以用需要层次理论解释;饥寒交迫的人最迫切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因此在生理需要没有满足前,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D项也可以用需要层次理论解释。红军战士吃草根、啃树皮说明最起码的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红军长征,是为了实现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属于自我实现需要,因此,B项更加符合ERG理论中描述的人的需要是可以越级出现的。故本题选B。

  由此可以看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抽查难度较高,需要在记忆归纳的基础上对其源头和发展进行深入理解,切忌死记硬背。

网课学习 华图在线课程·图书推荐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年吉林省公安招警考试信息

考试工具客服咨询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领取
时政热点
考情考务
备课资料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