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9 18:14:20 教师招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202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认识的两大规律
三、认识的两大规律
(一)认识的发展规律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一次飞跃) | ||
感性认识 | 感性认识借助于感观所获得的关于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 |
理性认识 | 理性认识是借助于抽象思维所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 认识。 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 辩证关系 | 相互区别 |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 质。 |
相互依赖 |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 |||
毛泽东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 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 |||
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 (1)在实践中获取必要的感性材料 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的;合乎实际(不是错觉)的 | ||
(2)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逻辑的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分类、比较、统计等。 非逻辑的方法:想象、直觉、灵感等 | |||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 |||
理性认识本身发展的要求,通过第二次飞跃,可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实践本身的要求,通过第二次飞跃,可以使理论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的目的。 | |||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这样的多次反复,最终推动实践的发展。实践永无止 境,认识也永无止境。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人的认识活动既不是封闭 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永无止境的螺旋式的上升。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这种运动的无限反复和无限发展,体现了主观和客观、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两种情况:
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四、真理
认识的直接目的是获得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 程,就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一)概念
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真理与谬误的区别
区别在于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
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他们性质是不同的,是对立的。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和谬误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真理的发展通过真理和谬误的斗争来实现。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特征
客观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
真理中包含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一元性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即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现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 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
具体性
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
(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
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真理有待拓展。
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真理有待深化。
(四)真理的检验标准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问题,就是依据什么来判断一个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根据什么来判定一个认识是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是真理观中的重大 理论问题,也是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重大现实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