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教师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 幼教招聘:学前心理学中常见的七种经典实验研究

幼教招聘:学前心理学中常见的七种经典实验研究

2022-11-10 17:45:36 教师招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吉林华图

吉林华图:在线课程推荐

幼教招聘:学前心理学中常见的七种经典实验研究

  关于幼儿园招聘考试中,很多考生在复习到学前心理学模块时,发现很多关于一些心理学家做的经典实验,考试中也喜欢考到这些实验,其命题形式经常问:何种实验验证了……,例如下列何种实验验证生理成熟因素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为了便于各位考生的复习,不混淆这些实验,需了解这些实验到底是什么,因此在此做一个整理。

  一、早期隔离/剥夺实验

  早期隔离或剥夺指的是对有机体早期经验的剥夺,而早期经验是有机体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受到对以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刺激,若缺失这些早期经验对其后期发展造成滞后的现象。关于这一项实验有研究者是用猿猴作为实验对象,而也有违背道德的研究者将人类婴儿作为实验对象。

  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士曾做过一项婴儿早期隔离实验。他从孤儿院里挑选了一些新生儿,把他们与外界隔离。他让这些新生儿生活在与外界隔离的暗室里,除了结他们提供食物以外,不让他们接受到任何的外界刺激。实验过程中发现,起初被试者在生理上同正常婴一样,随着实验的延续其机能逐渐减退,直到痴愚的地步。这项惨无人道的实验,因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而被迫停止。可是这些受试者在恢复正常生活以后,虽然受到细心的照顾和尽心竭力的教育,但是他们中也只有极少数人恢复了正常人的饮食、衣着和社会行为,其余婴儿始终未能恢复人类本性,终身痴傻。

  此外大家也应该听过猪孩、狼孩的故事,这些实验和实例都证明了早期经验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而这些重要的早期经验的获得离不开人类生活环境的刺激,因此,早期隔离实验验证了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三山实验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三山实验”。

  该实验的设计是:在桌子上放置三座山的模型,在高低、大小、位置上,三座山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实验时,先让一个三岁的幼儿坐在一边,然后将一个布偶娃娃放置在对面。此时实验者要幼儿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看到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第二个问题是:娃娃看见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

  结果发现,幼儿对两个问题给出同样的答案,他只会从自身所处的角度看三座山的关系(如两座小山在大山的背后),而不能设身处地从对面娃娃的立场来看问题。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

  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2至7岁)幼儿的认知特征,自我中心主义是指幼儿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认为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经常假定其他人都在分享自己的情感、反应和看法。

  三、点红实验

  很多妈妈都知道,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会有一个阶段分不清“你”和“我”,当他想要妈妈抱抱的时候,不说“我要抱抱”,而是“宝宝要抱抱”,这是孩子话说得不好?其实不是,而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他的世界里还没有“我”的概念。

  1972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一位教授做了一项实验,他找了88个孩子来作为被试,他们的年龄介于6-24个月之间。实验过程很简单,首先是悄悄在这些孩子的鼻尖上黏上一个小红点,然后把他们放在镜子前,再由孩子的妈妈来指着镜子中的镜像问孩子,“那是谁?”实验得出了如下结论:

  6-12个月大的孩子,根本意识不到那是自己,他们第一反应都是微笑、发出声音或者拍打镜子,因为对他们来说,那是别的孩子!

  13-24个月大的孩子则看起来有些警惕,有一些会偶尔微笑并发出些声音,正如他们面对其他孩子的反应一样。

  而20-24个月个大的孩子则很自然地知道:那是我!因为他们第一反应都会去摸一摸自己的鼻子!

  在这之后,又有很多心理学家重复了同样的实验,大量样本证实,孩子出生后基本要到24个月左右才开始有“自我”的概念,也就意味着,在此之前他们无法很好地和他人发生连接。点红实验验证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四、双生子爬梯实验

  现在很多教育机构打出了“早教”的概念,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会在孩子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就送到早教机构接受训练。那么让孩子过早接触一些教育是否有必要呢?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11个半月)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13个月多)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8周,C只练了2周。

  这两个小兄弟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8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理成熟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验证学习或教育的前提是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准备状态。

  五、视觉悬崖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和沃克发明了“视崖”装置,来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经典方法。“视崖装置”装置:装置的中央有一个能容纳会爬的婴儿的平台,平台两边复盖着厚玻璃。平台与两边厚玻璃上铺着同样黑白相间的格子布料。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紧贴,不造成深度,形成“浅滩”;另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相隔数尺距离,造成深度,形成“悬崖”。

  实验时,让婴儿的母亲先后站在装置的“深”、“浅”两侧招唤婴儿,观察婴儿是否拒绝从有深度错觉的“悬崖”一边爬向母亲,借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的发生。实验证明,出生六个月左右(甚至更早些)的婴儿,尽管母亲向他(她)招手呼唤,诱导其爬向母亲,但均被拒绝。这说明六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具有了深度知觉。

  六、陌生情境实验

  该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恩斯沃斯等人设计的一种心理实验,用来研究婴儿在陌生的环境中并与母亲分离后的行为和情绪表现,根据婴儿的行为、情绪的表现来确定婴儿的依恋类型。

  实验过程是由母亲带婴儿进入实验场所(陌生环境),实验者作为陌生人出现在实验场所里,但不干涉母子的活动,片刻后母亲独自离开,由婴儿单独与实验者相处,由实验者观察婴儿的表现,再片刻后母亲返回。实验者记录这个过程中婴儿从始至终的行为和情绪表现情况。这个测验给婴儿提供了三种潜在的难以适应的情景:陌生环境(实验场所)、与亲人分离和与陌生人相处,通过测验来研究婴儿在这几种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的探索行为、分离焦虑反应和依恋行为。根据婴儿的行为表现将婴儿的依恋类型分为以下三种:

  1.回避型

  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实际上,这类儿童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有的人把这类儿童称为“无依恋的儿童”。这种类型较少。

  2.安全型

  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当母亲离开时,探索性行为会受影响,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苦恼。当母亲重又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很快又平静下来,继续做游戏。

  3.反抗型

  这类儿童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这类儿童见到母亲回来时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甚至还有点发怒的样子。

  七、延迟满足实验

  延迟满足实验主要是研究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这些孩子说明自我控制能力较好,并且掌握了一些自我控制的策略。

  以上就是在学前心理学的常见七种实验,希望各位考生都已经清晰这些实验分别验证的是幼儿哪个方面的发展。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吉林教师招聘考试 > 招考信息 >
吉林华图:jlhtsydw
想考上教师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