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6 16:56:39 事业单位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吉林华图
2022年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 类)》考试内容与题型介绍【判断推理-例5】
题型五:综合判断推理
每道题给出若干材料, 要求应试人员综合运用各种推理能力, 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考试用书:综合管理【A类】综合+职测 | 教材+历年真题试卷 4本【包邮】
考试用书:社会专技【B类】 综合+职测 | 教材+历年真题试卷 4本【包邮】
考试用书:自然科学专技【C类】 综合+职测 | 教材+历年真题试卷 4本【包邮】
考试用书:中小学教师【D类】综合+职测 | 教材+历年真题试卷 4本【包邮】
考试用书:医疗卫生【E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教材+历年2本【包邮】
例题1:
“佛系”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网络流行语, 主要是指一种无欲无求、不争不抢、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佛系”一词流行后,也显示出超强的构词能力,一时间“佛系青年”“佛系生活”“佛系父母”等等, 层出不穷。对于这种生活态度, 不少人展开了讨论,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甲: 我认为“佛系”是一种并不可取的、消极的生活态度, 而且我身边倡导“佛系”生活态度的主要是 90 后的年轻人, 可见我们的青年一代垮掉了。
乙:“佛系”和“不佛系”是非此即彼的生活态度,“佛系”的生活态度会使人丧失拼搏奋斗的意志, 因此, 应当采取“不佛系”的生活态度。
丙:“佛系”实际上代表了人对环境的一种主动适应,因为无法改变环境就要改变心态。
丁: 我不同意丙的观点, 因为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认为环境恰恰是要靠“不佛系”的态度去改变。
1.对于甲的言论, 评价正确的是:
①使用带有偏见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②前提和结论之间不具有必然的推出关系
③通过贬损表达某一观点的主体来否定这种观点
④把某些个体所具有的属性当作整个群体所具有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D
2.回答下列哪项问题,对乙的论证最重要?
A.“佛系”的生活态度是否还有其他不利的影响?
B. 关于生活态度,“不佛系”与“佛系”哪个会导致更不利的结果?
C. “不佛系”的生活态度是否会使人极大地提高拼搏奋斗的意志?
D. 是否有人时而抱着“佛系”的生活态度, 时而抱着“不佛系”的生活态度?
答案: B
3.对丁的言论评价正确的是:
A.直接反驳了丙论证的理由
B.直接反驳了丙论证的结论
C. 直接阐明了自己论证的理由
D. 直接阐明了自己论证的结论
答案: A
例题2:
安乐死是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一直以来对于安乐死都存在诸多争议, 其中最大的争议便是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一日, 某论坛上一些网友对于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的问题,展开了如下讨论:
甲: 那些身患绝症、死亡随时可能到来、身心处于极度痛苦状态中的人, 有权选择结束生命的方式,以求解脱病痛对身心的折磨。这一行为, 对自己、对家属、对社会都有益, 而且世界上有些国家已经通过立法允许实施安乐死,因此我认为我国应当允许安乐死合法化。
乙:我不同意甲的观点。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做法看,安乐死通常由医院来实施。但是医院很难判断安乐死是否是患者本人的真实意愿, 而且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机构, 这与其本身的宗旨和职业伦理相背离。
丙:法律并不禁止对动物实施安乐死,并且在实验室中对实验动物安乐死有明确的指南和流程, 那么对人实施安乐死也是可行的。那些反对安乐死合法化的人大可不必对此操心了。
丁: 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 安乐死是违法行为,但这样的行为有现实需求,总会有人这样去做,因此应当修改法律。
1.以上讨论中,论证错误最为相似的是:
A.甲和丙 B. 乙和丙
C. 乙和丁 D. 丙和丁 答案: A
2.下列哪项作为前提,最能支持相应网友的观点?A.“我国的国情与其他国家并不相同”—— 甲
B. “医院减轻病人痛苦也是一种救死扶伤”—— 乙
C. “被实施安乐死的动物无法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 丙D.“现实需求应该得到法律的关注”—— 丁
答案: D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