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3 09:29:55 教师招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2022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技能
语文教学设计包括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归纳小结、作业、板书设计几个部分,下面逐一讲解。
(一)课堂导入
1.导入的含义
导入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入。应用于上课之始、开设新课程或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之中。
2.导入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明确学习目的,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
3.导入的原则
导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效果。在设计导入时要遵循以下原则:针对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迁移性原则、趣味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4.导入的方法
导入方法非常多,目的只有一个——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标准也只有一个——适合。而且每一种导入方法并不是必须孤立存在的,可以两三种导入方法结合。
(1)语言类导入法
①课题导入法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一般都提示了课文内容的重点。分析好课题,对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帮助。命题方式离不了人、事、景、物以及时间、地点等因素,题目与文章内容有着某种内在联系。从审题入手,对题目的内涵进行拓展,补充一些相关因素,就能迅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课题,可以去解释其中名物、可以去解释课题本身、可以去分析课题结构、可以去质疑课题。
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由这个课题提出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的脑海里是不是充满了疑问?这是什么样的套子?是谁把这个人装进套子里的呢?这个人又是谁呢?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由此带领学生进入到本课的学习。
②故事导入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寓教于趣之效。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幽默、诙谐的故事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例如《拿来主义》,教师首先引出故事:“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期间,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学生讨论,教师评论:“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由此就引入了课题《拿来主义》,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③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也叫开门见山式,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不用借助其他材料,教师直接切入主题,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
④温故导入
温故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它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例如《六国论》,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贾谊的千古鸿文《过秦论》,这篇文章气势磅礴,论述了秦王朝的什么过失呢?”学生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教师继续引导:“我们今天再学一篇有关秦国的文章《六国论》,大家可思考两篇文章在主旨、写作目的和创作角度上的异同点。”此时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综上,语言类导入法除了以上几种之外,还可以是诗文导入、谜语导入、歇后语导入、谈话导入、问题导入、笑话导入、朗诵导入等。
(2)活动类导入法
①游戏导入
学生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一上课就让学生动一动,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掌握新知识,这是老师和学生都感到轻松、愉快的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好游戏,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再别康桥》,教师设置一个诗歌接龙游戏,教师说上句,学生抢答下句,答对数量最多的一组获胜。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教师提问:“这些诗句都是表达什么感情的?”学生回答:“离情别意。”由此引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②实验导入
实验,并不只适用于理化学科。语文教师同样可以用实验导入一篇课文,让学生亲眼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所产生的现象,以此诱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例如《变色龙》,教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来做一个实验,将一只变色龙放置在不同的物体旁边,观察它的颜色变化。结果:变色龙在蓝色的手机上逐渐变成了蓝色,在遇到绿色墨镜框的时候也逐渐变成了绿色。教师引导:“变色龙会变色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神经系统内含有能够控制色素的细胞,因此它才能够根据所处环境(光线、温度以及情绪等)对应地进行变化,以此来躲避敌人,亦或者是获得食物,再或者是给同类发送讯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变色龙’却是一个人,那么,他到底和‘变色龙’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进入到今天的学习。”进而引出课题。
(3)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视频或者满怀激情的语言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①音乐导入法
在课堂开头让学生欣赏音乐,颇受学生喜爱。它既能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又能使学生在歌词中发现该课教学重点所在,提前进入学习状态。音乐的情调必须与文本的情感基调吻合。
例如《琵琶行》,教师播放琵琶乐曲《十面埋伏》片段,学生听乐曲,教师提问:“这支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进而引出琵琶曲这一概念,导入新课。
②视频导入法
视频导入法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有如临其境之感。
例如《老人与海》,教师播放《老人与海》电影精彩片段(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情境,初步体会老人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播放结束教师引导学生:“这是电影《老人与海》的片段,刚才同学们一定都被老人的精神深深吸引和感动了吧?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结果如何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领略老人的顽强毅力和抗争精神。”由此,进入到新课学习。
③图片导入法
图片的特征是静态性和直观性,所以容易在课堂上反复仔细地观察,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以图片为主题的课文中。
例如《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师多媒体出示北京故宫、苏州园林、云南丽江古城的图片,同时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故宫吗?参观过苏州园林吗?游览过云南丽江古城吗?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流,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这些古老的建筑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财富,也成为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财产,它们都永久地被载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受到永久的保护,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那中国的建筑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使得中国的建筑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文章,从中我们一定能得到答案。”由此,进入到新课学习。
(二)新授环节
语文的“新授环节”一般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阅读期待和视野,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总体而言,分为“初读、研读”两个环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初读”环节,教师通过讲授、图片、影像、游戏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总体感知整篇课文,初识生字词,初知文章大意。包括预习性阅读、解题、认识生字、扫除阅读障碍等几部分。这一环节旨在大体读通文句,提出疑难问题。
初读文章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为后面的阅读奠定基础。
(2)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研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细读深读,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这是一种理解基础之上的阅读,是一个强化阅读体验和语言积累的环节。
研读文章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加深对课文中的人物、景物、事物、诗词意象等的感知、理解和体会。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体悟文章艺术手法、总结文章艺术手法。
语文教学要不断强化“读”,一般读的方式有教师深情范读、教师配乐范读、听名家读、学生配乐范读、学生深情范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等几种。
在深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整体感知其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对文章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解读。一般从“语言、形象、意象、结构、思想内容、线索、艺术手法、写作顺序”等不同角度展开。
(三)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在应用中解决新的问题,巩固知识,并进一步激发思维。有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需要在结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扩展延伸。可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练习角度任选其一进行拓展巩固。
举例:《登高》
1.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古代悲秋诗词中的情感特点。 |
2.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
(1)抒发离别之苦,思念之情。 |
(2)表现处境悲凉,命运多舛。 |
(3)悲叹英雄迟暮,人生短暂。 |
语文课程练习实施要求:
1.紧扣文本,围绕教学目标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发展能力,因此练习的设置、开展和反馈都要紧扣文本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避免重复、机械、无价值的练习。
2.及时反馈
练习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反馈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所学,因此要在练习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讲评。
3.师生合作
一般来说,练习走的是这样一个程序:教师设计,学生完成,教师批改讲解。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参与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命题的时候,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示范命题和指导命题后,可让学生互相命题、互相批改讨论,这样可以大大提升练习的有效性。
(四)课堂小结
课堂的总结与导入正好相反,属于课堂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可视作课堂教学交响乐的尾声。在结束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时,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回忆,提示要点,检验结果,巩固应用。起到总结本课、提示重难点、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具体方法包括话语小结、关键词小结、活动小结等。
举例:《登高》
教师指导学生学后抒发感想: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通篇关目,全在一“悲”。古往今来,身世家国,荣辱人生,沉浮世态,得失人心,多少离愁苦恨,多少艰难困厄,全由杜甫一肩挑住。他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肩挑起了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的千斤悲愁,我们惊诧,生命是如此的沉重而悲壮!
(五)布置作业
作业的布置,是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机智的体现,其容量和难易程度等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全面思考、精心设计。同时,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而不能在下课铃前后慌忙布置,草草了事。
通常,作业的布置要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灵活性原则
4.趣味性原则
5.层次性原则
6.开放性原则
举例:《登高》
1.选做题
(1)把《登高》一诗改写为现代诗歌。
(2)以“悲秋”为话题,写一首诗。
要求:①写诗要注意韵律;②写诗要选择鲜活的意象;③写诗要意蕴丰富;④写诗要有充沛的感情。
在以上两题中任选其一。
2.背诵《登高》。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是教师为配合教学,简明扼要地在黑板上写出的文字或画出的图表。
1.板书的分类
板书一般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两种:
主板书:又称正板书、中心板书、要目板书或基本板书。它通常写在黑板中部突出位置,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等,主板书是课堂板书的基本骨架,一般保留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副板书:也称附属板书、注释板书和辅助板书,主要在黑板一侧写出零散的分析与演绎过程,或单个的字词句等,起到提示知识的作用。副板书是对主板书的补充和辅助说明,所以一般随教学进程随时擦掉或择要保存。
2.板书设计的原则
(1)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原则
(2)简明扼要的原则
(3)完整系统条理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针对性原则
(6)审美性原则
3.板书设计的形式
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板书形式可供参考:
(1)概括式板书
概括式板书一般是用锤炼简约的文字来展示文章的思路,重点比较突出,脉络也较清楚,知识点比较完备。概括时可用文中的重点词句,也可由教师、学生根据需要自行概括。如《烛之武退秦师》的板书:
(2)提纲式板书
提纲式板书其实就是提纲挈领,抓住课文重点,将这些重点合理性凝聚就构成了系统的提纲。既可以让学生对文章重点一目了然又富有启发性。如《兰亭集序》板书:
(3)对比式板书
有的课文会从两条主线同时进行讲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其中又联系紧密、不可分割,所以这种文章最适合用对比式板书,让学生在两方面的对比中对文章中心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事半功倍。
(4)词语式板书
这种板书适用于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词语较多的课文,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白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层次,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发展思维。
如《谈中国诗》板书:
(5)线索式板书
线索式板书即用线索把板书的重点词语联系起来,以显示事情的来龙去脉。它常用于有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记事文章。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记叙顺序和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种板书启发性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板书:
(6)图示式板书
这种图文并茂的板书,可以是文字与当场板画相结合、文字与贴画相结合,也可以是文字、板画、贴画三结合。它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如《荷塘月色》的板书:
贴心微信客服
上一篇:2022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如何区分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