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3 09:25:32 教师招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2022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高中语文文言文
(一)教学思路
1.多种方式,导入课题。
中学阶段文言文大都是以单元为主题,可以考虑温故导入。另外常规的导入法也是同样适用的,例如诗词导入、作者生平导入、乐曲导入、影视资料导入等方式。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释题目,作者简介,背景详解。
(2)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疏通文句:句读、文言句式、文言虚实词(重点)。
3.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文章脉络(可视情况将这部分内容放入初读或者研读)
(2)反复诵读、体味细节:掌握文章具体内容、了解文章写作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不同文体稍有差异:
①议论散文:强调作者的观点(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
②山水游记:景物特征、整体画面、表达技巧以及作者情怀。
③人物传记:人物形象、人物品质、表达技巧。
④叙事散文:记叙方式、记叙顺序、所述事件细节(起因、发展、结果)及事件的启示。
4.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巩固拓展形式不限,只要有利于巩固本节所学、拓展知识面的方式都可采取,比如积累好词佳句、展开话题辩论、进行问卷调查、角色扮演再现、相同题材文章拓展阅读、举行读后感比赛等等。
5.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简单回顾本节所学内容,由学生小结。可以是结合板书梳理内容,也可以是总结字词意义、人物形象、所表达感情或者传达的道理等。
6.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作业最好本着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原则,更多地结合一下生活实际。例如仿作文言文、相关作品拓展阅读、熟读成诵等。
(二)教学过程举例
原文: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5)第二单元第一课,同单元另外3篇课文为《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才士不遇的悲情,有人世沧桑的感慨,有不懈追求的壮志,也有友情与亲情的抒发。语言或典雅华丽,气韵灵动;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或娓娓道来,质朴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
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的相关要求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问题】
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由浅入深地感知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创设问题情境,小组合作探讨,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主题
师过渡: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配音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明确课文内容,梳理作者思路。
3.了解写作背景
屏幕出示: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学习第一段
提问: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要求: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提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要求: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师引导: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
教师PPT出示《归园田居》的部分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提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鄙弃官场,蔑视权贵,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情怀。
2.学习第二段
提问:A.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B.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C.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从何看出?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自主思考并回答问题。
明确:A.“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B.“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C.“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提问: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要求:教师PPT出示陶渊明的诗《饮酒》,学生默读诗歌,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怀,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