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测备考干货之找准话题落脚点,攻克下文推断题
2022-02-15 16:45 吉林公选遴选考试 来源:未知
2022年行测备考干货之找准话题落脚点,攻克下文推断题
在言语的三大题型中,语句表达这一类在大部分考试中都是考察次数较少,并且难度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大的题型,因此以往的学生在备考时往往会忽略对这一题型的训练。而近几年随着各类考试竞争愈发激烈,考试的难度相应提高,语句表达题的难度也随之水涨船高。所以,要想行测言语得高分,那每一种题型都不能忽视。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语句表达专题中的下文推断题型。
常规型
下文推断,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大家根据已有内容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接下来要说的内容。下文的可能性有很多种,但也不是想说什么就能说什么。换句话说,正确的选项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即正确选项的内容是最符合正常表达逻辑的下文,我们要通过我们的选择去展示我们的流畅的表达能力。因此,与上文衔接最合理、紧密的一项就是我们的优选项。这也提示我们,要弄清楚文段的行文逻辑,才能帮助我们更合理的推断下文。通常情况下,按照基本的表达逻辑,内容中讨论的话题是在渐进变化的,因此接下来要叙述的话题往往是上文最后的话题,那此时,大家需要做的就是重点关注给定文段尾句的话题,结合选项看哪一个选项与文段最后的话题保持一致,即选择它。
【例题1】2019年9月底,国内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载人试运营许可证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颁发。百度、海梁科技、深兰科技3家企业获得湖北省武汉市交通运输局颁发的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载人试运营许可证。这标志着智能网联汽车从测试走向商业化运营开启了破冰之旅,国内首条自动驾驶商用运营线路落地武汉CBD中央商务区,逐渐驶入市民的生活。
下文最有可能介绍的是:
A.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和技术特点
B.国内首条自动驾驶商用运营线路的车辆情况
C.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
D.市政府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的激励措施
【答案】B
华图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通过一个时间背景“2019年9月底”指出“国内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载人试运营许可证颁发”,并随后介绍了被授予许可证的三家企业。最后由代词“这”总结前文的事迹,做出总结性的评价,强调“国内首条自动驾驶商用运营线路”落地。通过梳理文段,可知文段最后的话题是落在了“国内首条自动驾驶商用运营线路”上。
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B项提及了“国内首条自动驾驶商用运营线路”这一话题,而其他三项的话题均为“智能网联汽车”,从话题的渐进性上,B项衔接原文的流畅度会更紧密。
因此,选择D选项。
上题中运用的技巧就是重点关注文段尾句的话题,通过话题的一致性排除、锁定正确答案。但若文段的行文较为复杂,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渐进式表述,此时仅仅关注文段尾句的话题就可能会陷入出题者的陷阱。
非常规型
非常规型的下文推断题,话题落脚点往往不在文段最后一句话,而此时要想准确的把握下文的话题,还需要结合已有文段的内在行文逻辑去推断。
【例题2】中国的古代城市都有城墙吗?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古代的城市似乎必然有城墙,尤其是都城,高耸的城墙彰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城墙的失守往往意味着帝国的末日。明清北京城、元大都、北宋汴梁城、隋唐长安城与东都洛阳城……这些城内的里坊格局,外围的高大城郭,构成了帝国都城最鲜明的物化表征。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的是:
A.帝国都城的发展演变
B.古代都城城墙的作用
C.皇权与城市格局的关系
D.没有城墙的中国古代城市
【答案】D
华图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由一个问句开头,引出一个话题,即“中国古代城市是不是都有城墙”,随后通过“以往的印象中”、“似乎”这些词语的使用,看似是对口头问题的肯定回答,实际已经显示出作者对于这一问题的否定态度,即中国古代城市不一定都有城墙。而随后列举的城市也只是用来佐证“人们以往的印象”的例子,是文段分述的部分。因此整个文段最后的话题并未落在尾句,而是落在了第二句,作者实际的观点:中国古代的城市也可能没有城墙。
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D提及了“没有城墙的中国古代城市”,是对文段最后话题的衔接。A项和C项的话题再前文中并没有提及,B项的话题“城墙的作用”在既有文段的最后已经给大家介绍了,所以接下来是不会再重复叙述,排除A、B、C三项。
因此,选择D选项。
上述两道例题的展示相信大家已经对下文推断的解题技巧有了一定的认识,最关键的就是找准文段最后的话题落脚点。只不过有时这个落脚点就直接落在了文段的最后,而有时我们还需要结合行文逻辑来寻找推断一番。这也提醒了大家,做下文推断题不能只是傻瓜式的看选项中是否出现了文段最后出现的词语,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解内容找到话题的落脚点。而这一点也是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的基础能力测评标准,即“准确理解文段的能力”,希望大家能通过多做练习熟练掌握下文推断题型的解题技巧,在备考的路上更进一层楼!
贴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