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行测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法律知识点:可撤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法律知识点: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2021-11-22 15:11:53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吉林华图:在线课程推荐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法律知识点: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行测考试中经常会考法律知识点,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像我们生活中的买卖行为、租房子的租赁行为、立遗嘱的行为、结婚离婚行为都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华图教育重点带大家来看一下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并生效,但因意思表示有瑕疵,可以因行为人撤销权的行使,使其自始不发生效力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撤销后自始无效。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主要有四种情形。

  重大误解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三个月内,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①表意人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等发生了重大误解

  ②表意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

  ③由误解方自己的过错造成的

  欺诈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①欺诈方具有欺诈的故意

  ②欺诈方实施欺诈行为

  ③被欺诈的一方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④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作出了意思表示

  显失公平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胁迫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例题分析

  (单选)下列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A.6岁的丙将妈妈的金手镯赠送了给隔壁的小妹妹

  B.15岁的乙在端午节买了一个粽子当晚饭

  C.25岁的甲为了向心仪的女孩求婚,购买了价值5万元的钻戒

  D.丁在购物时,因对价格数额发生误解而多支付了200元价款

  【华图解析】D。A选项丙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该行为无效;B选项乙的行为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该行为有效;C选项甲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该行为有效;D选项对价格存在重大误解,属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图书推荐

国考图书 国考图书

课程推荐

国考课程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法律知识点: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相关内容,如果要了解更多行测备考相关内容,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2国考考前30分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