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高分技巧 > 2022国考申论备考之多子问题表述理解类题型技巧

2022国考申论备考之多子问题表述理解类题型技巧

2021-11-15 10:01:06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吉林华图:在线课程推荐

2022国考申论备考之多子问题表述理解类题型技巧

  一般来说,申论的分析题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某方面某要素的分析,二是理解评论类。而理解评论类中最主要的则是表述理解类。在当前,该类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多子问题表述”,这个子类在当今国考乃至省考中可谓是频频出现。而这一类的答题技巧,我们可以称之为”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表面是是挺麻烦的,但对于掌握了其基本规律、基本技巧者,则反而会比较容易处理得精彩、拿到不错分数。

  题型辨识

  先看一些真题,为了简捷见,我们只保留足以说明问题的题干,而略去了“给定资料”:

  【例1】

  题干:“给定材料1”中说,“这些努力和奋斗所换来的,有形的会老去,无形的却能从此改变小谷村。”请你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 2021国考副省类第一题

  分析:这显然是表述理解类,大家不会有什么歧义。但很显然,这个“表述”是比较复杂的——至少字数比较多吧!特别是其中有两个明显的关键子表述“有形的”“无形的”,同样很显然,我们在作答时总应该把这两个关键子表述都予以回应吧。这两个关键子表述,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两个子问题,而这道题,我们就称之为“多子问题表述理解”。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这个“多子问题”的含义,作为对比,我们可以举一个“单问题”表述理解的例子:根据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想象力经济”的理解。(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2)不超过200字。 ——2018国考副省类第四题。 大家能看到这个题也是表述理解,但是关键的话题词只有一个就是“想象力经济”。大家稍加体会即能看出二者确实在形式上就是颇有不同的。

  【例2】

  题干:根据给定资料3,请你对画线句子“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加以分析。(15分)要求:(1)观点明确,紧扣资料,有逻辑性;(2)不超过300字。——2018国考副省类第三题

  分析:此题题干也比较复杂,而且也不难看出至少又两个关键的概念需要我们都予以研究:一是“人的‘慧’”,一是“物的‘智’”。也是一道“多子问题表述理解”。

  顺便说一下,其实本题和上个例子【例1】又有细微的区别:上题的两个子问题大体上是并

  列结构,而本题的两个子问题则并非简单的并列,本题的两个子问题一是方法,一是目的,在语法上是偏正结构。但这个差别并不影响我们的基本答题技巧就是了。

  【例3】

  题干:“给定资料6”中说“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2016国考副省类第二题。

  分析:此题其实也至少有两个关键子问题:一是“技术层面”,二是“‘灵魂’”,因此也是“多子问题表述理解”。当然有人说“中国的教育”也是个关键词啊,这当然对,只不过这里中国的教育是整个题目的总话题并且一般来说其含义比较常识化从而不需要解释,而我们说的子问题则是在这个总话题展开时需要解释澄清的两个子方面。特此说明一下。

  另外,这题的两个子问题之间的关系和【例1】、【例2】也是又有所不同的。但同样如前所述,这不会影响到我们统一的基本作答技巧,对于一般答题,可以不必太关心这个细微的差别。

  上面的例子都是国考的,实际上国考题中确实这种题目很多,我们不得不防。但是这个类型绝不限于国考,省考中同样比比皆是:

  【例4】

  题干:给定资料3中提出,“企业家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格局与胸襟,也要有坐住板凳的定力和意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要求:(1)紧扣资料,全面准确;(2)分析透彻,条理清晰;(3)不超过300字。——2020山西省考申论(省级)第二题

  分析:这是非常显然的多子问题表述理解。前后两个并列部分:“仰望星空的格局与胸襟”与“坐住板凳的定力和意志”赫然在目,而且还用标点隔开,一般不会错过。

  【例5】

  实际上这种例子太多了,我们再举一个吧:

  题干:根据材料3,谈谈你对其中划线部分“各个地方的人才引进工作,必须要‘错位’又‘对位’”的理解。(20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2018年4月联考第二题。

  【小结】

  1多子问题表述类特征:表述理解类+有多个需要解释乃至深入研究的关键信息(词或句)。

  2无论国考联考省考中,近年来多子问题表述理解类都颇为大量地出现。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出题人想增加难度,首选的思路自然就是让题干更长、关键信息更复杂、涉及到的方面更多。但实际上还是那话:如果我们把握了其规律技巧,这种题也不会难甚至会更容易拿分。

  作答技巧

  (一)一般表述理解类作答技巧

  在讨论这种题型的答题技巧之前,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其“原型”或者“母类”,也就是一般的表述理解类的技巧:

  对于对申论略微有过关注的读者应当知道,对于一般的表述理解类,我们的答题思路是:

  基本认知——深入认知——最终解决。

  具体说来:基本认知就是做字面的解释、给个基本表态如我们认为这个表述反映出的信息是积极的、消极的之类;深入认知就是结合材料信息详细阐述或论述;最终解决就是给出最终的对策或升华性见解。上述的几方面一般来说都是要注意尽量结合材料的。如果有读者没有申论基础,也不妨事,我们可以简单举个例子来说明下:比如让我们谈“想象力经济”的理解(我们在前面曾经用这个作为对比性的例子,也即是2018国考副省级第四题),虽然我们还没有读材料无法说出具体的观点,但大体说来,你的答案总不外乎这几个部分:A想象力经济的初步解释,B想象力经济的深入分析如它的意义、C需要关联的因素,对于想象力经济我们该怎样进一步发展之。这ABC三部分分别就是我们说的“基本认知——深入认知——最终解决”。

  (二)多子问题表述理解解答技巧

  那我们就可以来讨论“多子问题表述理解”的作答套路了,这也是我们想告诉给大家的最重要的技巧:

  总——分——分——总。

  其中:

  1.开头的总:对所有表述总的解释和表态,要点是简单扼要,即字数少点,但未必需要深刻(当然能深刻更好,但不能深刻也可在最后总结的时候,也就是最后的“总”中深刻阐发也完全来得及)。这个总就对应着我们上述一般表述理解答题套路中的“基本认知”

  2.分:就是对各个子问题(需要解释或研究的关键信息)分别进行阐述。至少包括对于其具体意义的解释,有时候还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进行深入的阐发。另外,到底有几个“分”的部分,显然取决于有几个子问题,我们碰到的一般是2个子问题稍多,但也有更多的,这点大家也须知道。这些分就对应着我们前述一般表述理解答题套路中的“深入认知”

  3.最后的总:一般是前面几个“分”的关系或总结论,包括一些总的对策或可能的升华等。这个最后的总就对应着我们前述一般表述理解答题套路中的“最终解决”。

  显然,这个套路和我们的前面的一般表述理解套路是完全一致的,这个大家先可以留意一下。

  那凭什么说这个套路会使得我们一般来说更容易拿分呢?因为在一般表述理解类答题中,难的就是中间的“深入认知”部分考生们容易答空或者答乱了,但是如果是多子问题类,考生们在答题时反而有个明确的方向和条理,那就是把各个子问题分开说,反而让我们容易有话说、说得清。

  作答举例

  还是来看看前面例题的一些参考作答更能说明问题:

  【例1之参答答案】

  1这番话启发我们:在扶贫攻坚中,要重视直接的帮扶,更要注意扶志和扶智。【开头的总,总的解释,两个“要”字句分别对应了有形无形。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考生上升不到“扶志”“扶智”的高度,可以简单的解释,比如要注意“授之以渔”的帮扶之类亦可】

  2 有形的成果在这里主要是指硬件设施等收获,如市场、道路、房屋、通信、水电等。这些并非不重要,但是尚不足以让贫困面貌获得根本性改变。【对第一个子问题的“分”阐述。其中第一个句号句是解释;第二个句号句则是更深入的分析】

  3 无形成果主要指认知和精神方面的改变。包括:

  1)干部队伍的素质;

  2)老乡们的教育观念。

  3)老乡们市场经济和产业经营意识。

  4)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道路。

  5)最重要的,干群们精神境界的提升,如勤劳致富意识、奋斗开拓意识、创新意识。

  这些成果才是对于长远脱贫而言更重要的因素。【对第二个子问题“无形成果”的“分”阐述。其中第一句是解释,接下来是详细阐述,最后是深入分析。至于为什么第二个“分”比第一个作答内容多,是因为材料的重点就是如此!】

  4在脱贫发展路上,要设施建设、素质建设都要抓,但更要做好后者才能实现长远的可持续的成果,这是我们重要的工作经验。

  【不连注释,264字】

  大家看了这个答案及其注释,基本就明白我们的总分分总套路是什么意思了。值得注意的是:这道题虽然写了不少点,但是这些点不管是总的点还是分的点,都并非是作者杜撰的,而是紧密来自于材料的!具体来说,上述答案的第一个“分”也就是条目2,是从材料总结出的;第二个“分”也就是条目3,其中的小点都是来自于材料,其余则是在此基础上总结的;其它的两个总则都是基于这些分的总结,没有一句是没有材料依据的,大家要切记。

  其实这道题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一道题,限于篇幅和本文意趣,我们没有进行具体材料的解读,大家可以自己找来该题材料认真做做,再和参答答案进行对比,收获更巨。

  我们再举个例子吧:

  【例4之参答答案】

  1.有仰望星空的格局与胸襟指的是:1)要有创业兴国、科技兴国的理想;(2)要有做到行业最好的远大目标和不断开拓的意识;3)要有创新精神;4)要有社会责任感;5)要有必要的个人利益牺牲,比如放弃优渥的薪水、待遇等。【第一个分。具体的次级小点都来自于材料】

  2.坐住板凳的定力和意志指的是:(1)要有坚定的决心,不怕困难;2)面对挫折更能坚持不懈。3)并要以这些品质解决具体困难:比如各种技术、资金、研发组织的难题。【第二个分,次级小点同样是都在材料中有对应】

  3.企业家只有既有远大理想给方向和牵引力,也有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坚定执行力,才能够走出成就个人、回报社会、造福国家的共赢之路。社会和国家也应当给企业家们创造条件,并给与相应的肯定。【总结,主要是总结二者关系,并且用国家和社会应采取的对策做了引申】【273字】

  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第一,继续是分分总的套路;第二,其实两个总在答题中可以只保留一个(参见前面的技巧和套路说明),一般若只保留一个则多放在后面。

  【小结】

  通过上述例子,大家应该明白这种题,确实是“套路感”更强,我们希望大家务必掌握。当然,如果大家能进一步体会到答题更深刻的逻辑:根本来源于材料,紧扣题干,总分结构、层层深入那就更妙了。

  深入思考

  在最后,我们给大家一些深入思考的启发。其实大家恐怕很多人都想到了,那前面所说的多子问题表述理解类,感觉并列的意味还是比较强的,那么并列不是那么明显的怎么处理?其实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基本答题原则和套路都不变,但是具体则可以有一定灵活调整。在这里就不过于深入展开了,留作大家思考。当然,在未来我们也会有相应的专题介绍。

图书推荐

国考图书 国考图书

课程推荐

国考课程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2022国考申论备考之多子问题表述理解类题型技巧】的相关内容,如果要了解更多国考申论备考之多子问题表述理解类题型技巧相关内容,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公考11.11华图好课节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