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1 09:27:25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吉林华图
2022年国考行测言语:如何巧用主体词快速求答案
众所周知,国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都会考查主旨概括题,解决此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主体排除法是最有效,最快速,最准确的。因为这类题的材料主要是议论文,而议论文就必须有论述的对象,区别就是对象的数量,根据历年考试情况来看,文段叙述对象至少一个,最多四个,如果我们明确了这个点,无论在看文段,还是看选项,都有了针对性,而如何运用该方法快速解题呢,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一、宏观了解主体排除法的核心及用法。
第一,明确主体排除法的核心。每一文段都会有数量不等的主体词,我们选择的正确答案应该与文段主体词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答案基本为错误选项。如果主体词相同,要看选项的落脚点。
第二,准确找出文段主体词。既然主体词如此重要,那么快速找到它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寻找主体词。第一,如果文段有明确的主题句,那么该句的主语就是文段的主体词;如果文段没有主题句,那么我们可以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在内容与逻辑之间的关系,找到句子论述的核心词或高频词,这样的词就是文段主体词。
第三,对比文段与选项,快速选答案。当我们把文段的主体词找准后,对比四个选项,如果主体词保持不一致或缺少的,均为错误;如果大家在两个选项之间“荡秋千”式的摇摆不定时候,优先对比两个选项之间是不是主体词一致即可快速判定答案。
二、运用主体法解答经典例题
【例1】从古代开始,对修辞的研究,就一直包含着伦理的层面。所谓修辞,也就是使用语言来有效说服他人的技巧、技艺或艺术。修辞这种公共话语的伦理价值包括好的动机、对他人的善意、话语内容的真实。离开或背弃了这样的伦理价值,言论技巧就会成为一种不正当的修辞,一种为达目的可以无所不用的手段,一种不正当的诡辩或巧言。
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
A 公共话语的修辞
B 修辞的伦理价值
C 伦理价值的内涵
D 反对诡辩或巧言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就强调“从古代开始,对修辞的研究,就一直包含着伦理的层面”,引出了“修辞的伦理层面”。第二句又简单解释了修辞。第三句就回归了
修辞的伦理价值。第四句“离开或背离了这样的伦理价值……”为反面论证。由此可见,文段的中心话题是“修辞的伦理价值”。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的概括,即为中心话题。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偏离“伦理价值”,话题不一致。C项:缺乏文段主体词“修辞”。D项:围绕反面论证论述,非重点。
【例2】隋代书法作为南北朝书法向初唐书法变迁的转折点,对初唐书法的发展起到了先导和定向的作用。从总体上看,隋代书法逐步放弃了北朝书法那种欹侧之势和大刀阔斧的用笔,吸取了南朝书风的圆润温和特征,形成了独特的“隋楷”样式。虽然历时短暂,流传作品稀少,但却个性鲜明,成为今天了解楷书风格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节点和样本。
对这段文字的大意概括最恰当的是:
A.楷书是隋代书法最突出的成就类型
B.初唐书法的发展直接受隋代书法影响
C.隋代书法在书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D.隋代以后圆润温和成为书法的鲜明特点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先讲述了“隋代书法”对“初唐书法”的“先导和定向的”作用。第二句总体上评价“隋代书法”,讲述了“隋代书法”的形成。第三句紧接着第二句,讲述了“隋代书法”“成为今天了解楷书风格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节点和样本”,即“隋代书法”的意义。文段结构为“分—分”结构,概括各分部分,文段讲述了“隋代书法”的作用和意义。主体词是“隋代书法”。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重点内容的同义替换,符合原文内容。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主体词是“书法”;B项主体词虽然是“隋代书法”,但是部分信息的表达,不全面;D项缺少主体词“隋代书法”;
综合两道题目的讲解,我们发现,言语考查的文段都会有核心词,阅读文段时候一定找准,再结合选项的主体词进行对比,答案就一目了然。希望每位同学一定要多多练习,扎实掌握,做题考试就会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2022年国考行测言语:如何巧用主体词快速求答案】的相关内容,如果要了解更多国考行测言语相关内容,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