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6 13:37:01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吉林大路华图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2022国考行测常识积累:年龄称谓的来由
2022国考行测常识:年龄称谓的来由
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常识相关考点是年龄称谓的来由。
一、年龄称谓概述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后被沿用至今。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先将一些较常见的年龄称谓的释义和来由做一梳理。
二、年龄称谓释义及其来由
(一)儿童称谓
1.汤饼: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2.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指把婴儿包裹在小儿被中。出自《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3.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4.始龀:指七八岁的儿童。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5.垂髫: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儿童垂发叫髻。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6.总角: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7.束发:指十五岁左右。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8.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诗《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二)成人称谓
1.及笄:指女子十五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本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十五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已到出嫁的年岁。
2.弱冠(也称“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3.而立:指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4.不惑:指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知天命:指五十岁,称五十岁为知命之年。
(三)老人称谓
1.花甲(耳顺):指六十岁,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2.古稀:指七十岁,称七十岁为古稀之年。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3.耄耋:指八九十岁,称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4.黄发:指长寿老人。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期颐:指百岁老人。“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故“百岁”称作“期颐”。
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添加吉林大路华图微信号:huatu19944828331
以上就是【2022国考行测常识积累:年龄称谓的来由】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上一篇:2022国考行测常识积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知识梳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