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白城华图 > 2021教师资格证-幼儿思维的发展(一)

2021教师资格证-幼儿思维的发展(一)

2021-06-04 17:34:54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白城华图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2021教师资格证-幼儿思维的发展(一)

  幼儿思维的发展(一)

  一、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来看,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它是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在幼儿期末,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直观行动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水平低,更多依赖于感知动作的概括,也就是思维的工具是感知和动作。

  两岁前的婴儿头脑中几乎没有多少表象和经验,也不会进行逻辑推理,他们必须而且只能通过自己的动作才能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可以说幼儿前期(1—2岁),儿童的思维就属于这个类型,这个年龄段的婴幼儿离开了实物或不对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两岁以后的儿童,在遇到困难问题时也要依靠这种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其活动过程是依靠具体动作展开的,而且有许多无效的多余的动作。这种思维虽然能够揭示出事物的一些内部属性以及事物间的一些关系,但那只是婴儿行动的结果,在行动之前,他们主观上并没有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也不能预见自己行动的后果。

  2.具体形象思维(表象思维)

  3—6、7岁幼儿的思维主要就是具体形象思维,或称为表象思维。即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储存的具体形象(表象)和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思维活动,思维的工具为表象。因此该阶段幼儿的思维具有了内隐性,在头脑中操作而不必表露在外显动作中,但通常思维活动还要借助具体的事物进行。并且幼儿能预见到自己行动的结果,也开始计划自己的行动,但往往容易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思维。例如: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扮演各种角色和遵守规则时,主要依靠他们头脑中的有关角色、规则和行为方式的表象。具体形象思维是在直观行动思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3.抽象逻辑思维

  6、7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开始进入逻辑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思维工具是言语,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幼儿阶段抽象思维仅仅开始萌芽。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1.直观行动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2.具体形象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

  3.抽象逻辑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做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过程中,语言的作用越来越大,动作的作用越来越小。

  二、幼儿思维的特点

  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故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除此之外,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还有一系列派生的特点。

  (一)具体性

  幼儿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比如,“家具”这个词比“桌子”“椅子”等较为抽象,幼儿较难掌握。在生活中,抽象的语言也常常使幼儿难以理解。比如,教师说:“喝完水的小朋友把水杯放到柜子里。”初入园的幼儿全都没有反应。老师说:“李红,把杯子送到柜子里去吧!”李红才懂得了老师的意思。在这里,“喝完水的小朋友”是个泛指的词,没有具体指出哪一个小朋友,而每个孩子的名字才是具体的。

  (二)形象性

  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的表象来思维。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比如,兔子总是“小白兔”,猪总是“大肥猪”,所以,幼儿往往会说:“我看见了一只黑色的小白兔”;他认为奶奶总是白头发的,他不肯称头发不白的人为“奶奶”。

  (三)经验性

  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

  (四)拟人性

  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作人。

  (五)表面性

  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只能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六)片面性

  由于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幼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不善于全面的看问题。

  (七)固定性

  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缺乏灵活性,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认死理”。

  (八)近视性

  幼儿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更多地去思考事物的后果。

  三、幼儿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一)幼儿分析综合的发展

  分析是指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综合是指在人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特征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

  随着语言的作用增加,幼儿逐渐学会用语言在头脑中分析综合,但还不能把握事物复杂的组成部分。对于3—6岁幼儿来说,要求分析的环节越少,相应的概括就完成得越好。

  (二)幼儿比较的发展

  比较是在思想上把各事物进行对比,并确定它们的异同。比较是分类的前提,通过比较才能进行分类和概括。学前儿童对物体进行比较,有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幼儿最初不善于寻找物体的相应部分。可以说,他们还不会比较。4—5岁幼儿逐渐能够找出物体的相应部分,并进行比较。但是他们只能找到两三个相应的部分。

  2.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再学会找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相似处。

  (三)幼儿分类的发展

  1.4岁以下儿童基本不能分类。

  2.5—6岁,儿童由不能分类到发展初步分类能力过渡,主要依据物体感知特点和情境联系起来分类。

  3.5.5—6.5岁,儿童发生了从依靠外部特点向依靠内部隐蔽特点分类的转变。

  4.6岁后,儿童逐渐摆脱具体感知和情境性的束缚,能依据物体的功能和内在联系进行分类。

  【真题示例】

  1.【单选】儿童知道从烤炉中取出的面包是热的,这是(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1.【答案】D

  【解析】幼儿思维是以婴儿阶段的思维为基础,在新的生活环境下,以言语发展为前提,发展起来的,具有形象性以及进行抽象思维的可能性。故本题选D。

  2.【单选】通常认为,一般能力的核心是( )。

  A.记忆能力 B.观察能力

  C.想象能力 D.思维能力

  2.【答案】D

  【解析】一般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故本题选D。

  3.【单选】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3.【答案】C

  【解析】思维的概括性指思维所反映的不是个别的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所具有的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题干中幼儿将夏天很热与不要到户外去两个事物联系到了一起,体现出了思维的概括性。故本题选C。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2021教师资格证-幼儿思维的发展(一)】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上一篇:2021教师资格证-幼儿思维的发展(二)

下一篇:没有了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1年省考面试课程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