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通化华图 > 国考:话题作文写作突破口之二

国考:话题作文写作突破口之二

2021-06-02 18:40:57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通化华图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国考:话题作文写作突破口之二

  所谓申论的话题作文就是给我们呈现一个事例或一句话,让考生以此为话题,就此展开文章论述。这类文章如果所给话题比较简单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审题找到突破口。但如果出现比较难的题目,比如有很多话题作文呈现的是一句考生甚至都读不太明白的话、或很模糊的事例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如2011年国考(市地级):

  “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这道题中关于“失根”的这句话学员读完就感觉很迷茫,首先是读不太懂,其次更无从下手。事实上,申论考试的话题作文,给出的是这种很难懂很有深意的话的情况有非常多。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当题干不清晰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归材料。这里并不是说要回归全篇的申论材料去找突破口,这样太泛泛也失去了针对性。首先要回归定位到的是出现话题的那则材料。

  就比如2011年国考这道题目,考生读不明白题干我们是不可能强求的。这时就可以试着另寻出路,回归材料。回归到题干中“失根”这句话的出处“给定资料7”,材料7的第一句话就是“乡村文化的衰落,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担忧和焦虑。”再结合整则材料的阅读我们很容易就明白了所谓的失根问题就是乡村的文化衰落问题。材料中明确说了乡村文化衰落对于农民、对于乡村少年以及整个农村的影响。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说“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

  结合原材料理解了题目中话题的内涵后,我们可以继续审题,题目给我们表面上呈现的虽然是一句意思上不甚明确的作家的话,但实际意图却很明显的是要让我们注意到乡村文化衰落的危机。那么既然题目已经如此明确的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巨大的困扰危机,接下来要考生做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我们要解决这个危机。

  接下来我们可以再挖掘一下材料。2011年地市级申论一共7则材料,前6则讲的都是教育问题,只有最后这个第7则材料讲的不是教育,是文化问题。但它们之间并非完全割裂的。乡村文化之所以会衰落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前面说的教育跟不上。那么解决乡村文化问题就可以从教育这个方向上做些文章了。

  也就是说,虽然作文我们不主张考生再像答小题那样照搬原材料,但也不是说完全不需要借助原材料。尤其是对于这种比较晦涩难懂的话题作文,当题干马上弄不清楚时,我们可以先回归材料,材料中往往会有话题含义的阐述,以此为突破口,理清话题含义作者意图再作答。

  更多备考资料欢迎添加通化华图小客服:ht3500222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国考:话题作文写作突破口之二】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1年省考面试课程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