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民族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奏实践,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各自声部的演奏技巧,明白合奏中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
能够背唱《喜洋洋》的主旋律,并能进行合奏。
【教学难点】
三个声部能够整齐演奏并合理控制音量。【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教师激情演奏古筝独奏《喜洋洋》,增加课堂气氛。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适合在什么场合下演奏?
2、说明该乐曲创作背景,并介绍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特征,引出民乐合奏《喜洋洋》。
二、学习《喜洋洋》
1、初听乐曲,体会乐曲的情绪变化。
2、哼唱B段主旋律,体会喜悦如歌的情绪。
3、一边听乐曲,一边跟琴视唱二、三声部的旋律,并带领学生分析二、三声部的旋律特点及作用。(二声部:增加乐曲的欢快气氛,使得乐曲抒情但不沉重;三声部:起到鼓点的作用,稳定乐曲的节奏。)
4、全班分成三组练习各自声部旋律,教师巡回指导。如:调整笛子的呼吸气口;规范二胡的拉弦方向;双音演奏时的指尖发力等。
5、每个小组分别展示,其他小组在心里默唱自己的旋律,想象合奏的效果。
6、每组派一位代表参与试合奏,其他学生点评。
7、教师点评:主旋律演奏时,副旋律应避免喧宾夺主,使用较弱的力度演奏;主旋律在句尾处为长音、渐弱,副旋律应在此处做渐强处理,连接主旋律的气口;各个旋律声部演奏时都要注意聆听其他声部的音响,及时调整自己的强弱、速度。
8、全班参与合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