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5 13:54:23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辉南华图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公务员-强制学生暑假卖保健品,商学院变成了大商场?
热点概况
尽管此前教育部已经发文表示要整治各高校强迫学生签订就业协议等的违规问题,但仍有学校“顶风作案”。
据报道,今年暑期,温州商学院诸多学生都在抱怨“全员卖肽”“不想去卖肽,就拿不能毕业威胁”。
据一位大一学生称,学校强制学生们去销售温州优健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小分子胶原蛋白肽产品,全称为“优态健源胶原蛋白肽固体饮料”。他们班主任在暑期实践的启动仪式中,不仅给学生们讲推销中的注意事项,还让同学们签一份承诺书,按照承诺书中的内容,推销中的安全责任、花费等都是自己负责。
班主任还强调,如果被举报,学校会负责,甚至还提到了“进局子”。
有学生表示,校级团队的硬性要求是一个人卖出八盒,不然就没学分,产品销量还和辅导员业绩挂钩。
该产品号称功能强大,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儿童全部都可以服用,不仅能够增强人体抵抗力、美容养颜抗衰老、保护肝脏清病毒、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以调理肠胃缓胃痛、提高学习记忆力。
然而,据记者调查,该保健品处于代加工的状态。而受委托代加工的公司,在过去几年,共有11条行政处罚信息,其中有一次跟传销行为有关联:2017年,该公司曾因为传销行为提供经营场所、培训场所、货源、保管、仓储等,被罚款7万元。另外,该保健品的商标还处于“实质性审查阶段”,最终能不能获得注册还不确定。
目前,许多诈骗和传销团伙都在售卖各种小分子肽产品,网上已有不少受害者发帖曝光。此前,北京警方就曾打掉一个保健品诈骗团伙,该团伙售卖一款“燕窝胶原蛋白肽”,号称能够治愈癌症、高血压、痔疮等常见病。
主流观点
@腾讯网:高校圈钱圈到这种地步,也让人叹为观止了。就算民办高校经费需要自筹,经济压力比较大,免不了要从学生身上薅点羊毛,但动作能不能不要这么夸张,吃相能不能不要这么难看?要知道,这不仅仅是要学生花钱买学分的问题,还是在明目张胆地鼓励学生违法犯罪。
我国2017年修订的《直销管理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在职教师不得被招募为直销员。因为教师的主业是传道授业解惑,不是站台卖货。温州商学院的“全员卖肽”,不过是以暑期实践项目作为包装,性质上不亚于一场裹挟了老师和学生的保健品直销活动。就算销售的产品没有问题,如此强制捆绑、夹带私货的操作,也严重背离了教学的初衷,更不符合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
商学院不是个别商人无法无天的圈钱场所,学生不是待宰的羔羊。市场监管部门有必查查这一捆绑师生的销售模式,阻止问题产品向高校的深度渗透,而不是开几个罚单了事。同时,当地教育部门也有必要进行调查,清一清这股歪风邪气,阻止高校胡作非为,维护学生的权益,让大学教育回归本位。
@红网:商学院和商家联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未尝不是好事情,然而合作的商家也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如此合作法难免让人产生瓜田李下的想法,猜测温州商学院到底从保健品企业拿了多少好处。再怎么说,商学院也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可千万不能以社会实践之名变成一个大商场。
@闪电新闻: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暑期实践活动,自然是好事。不过,让学生卖保健品,甚至与学分挂钩的做法,显然值得商榷,靠此种手段“绑架”学生学分的做法,无异于一种“强盗”行径。
教书育人是高校的责任,即便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不要忘了,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权益,尊重学生在暑期事件上最为基本的发言权、选择权;另一方面,不能让学生沦为单纯的谋利工具,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深度分析
(一)关注点一:行为的表象问题
1.剥夺了学生们的自主权和自由权
2.让人怀疑学校也从中牟利
3.以学分作为筹码强化强制性
4.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影响家庭和睦
5.感情牌促使学生奋力吆喝
(二)关注点二:背后的深度影响
1.背离了教学初衷和办学宗旨
2.学生的污点并载入诚信记录
(三)关注点三:具体的解决对策
1.教育部门开展专项整治
2.学校对合作方进行调查
3.市场监管加大惩处力度
面试模拟 近日,某大学强制全校学生暑假卖某种指定的保健品,并提出硬性要求:一个人必须卖出八盒,否则就没学分,并且产品销量还和辅导员业绩挂钩。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参加社会实践不但能提升自身独立性,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有益于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培养品格。然而,学校以强制甚至威逼等手段让学生参与到指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做法,无异于“绑架”学生,未免显得“吃相太难看”。
首先,“强制全校学生”以及“提出硬性要求”的做法可谓是剥夺了学生们的自主权和自由权。因为销售保健品是强制性的,学生们没有选择权。同时,“指定某种保健品”的暗箱操作行为,也不得不让人怀疑学校是否也从中获利,堂而皇之地把学生当成牟利的工具、把参与社会实践当成了图利的借口;而“卖不出八盒就没有学分”的做法无疑是为“强制学生”加了一笔筹码。
一方面,这使得强制的手腕更加强硬,毕竟毕业的学生因学分不够,没达到毕业标准就不能顺利换取毕业证。另一方面,那些即将毕业,如大三大四的学生们,如果学分不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换得万能学分,进而顺利毕业。学校的这种操作可谓是“煞费苦心”“一举两得”。更可悲地是,一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成功拿到学分,不得不自销或者卖给亲戚朋友,这无形中增加了家庭的经济压力更可能影响了家庭和睦。不仅如此,学校还打出了一手感情牌:销量与辅导员业绩挂钩。众所周知,辅导员与学生们的关系十分微妙,既可以说是师生,也可以说是朋友。如果学生们不卖或者卖不够,一是面子上过不去,二是下学期见面也不好交代,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奋力吆喝”。
由此可见,学校的种种要求可以说是严重背离了教学的初衷,更不符合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更糟糕地是,如果学生因虚假宣传、销售问题产品而落案,这个污点会一辈子跟随学生,就算能够侥幸逃过司法制裁,也可能会载入地方诚信记录,这对他们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因此,为了遏制这股歪风,建议教育部门应进行专项整治活动,阻止部分高校胡作非为,维护学生的权益,让大学教育回归本位。而学校在与合作方开展合作前,要进行必要的调查,对产品是否依法合规进行仔细核查。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有必要加大处罚力度,力阻问题产品向高校渗透。并增设监督举报热线,积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到监督中来。
校园里的学生终究有一天要走向社会,而社会实践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开始。学校毕竟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千万不能以社会实践之名将它变成一个“大商场“。
以上就是【公务员-强制学生暑假卖保健品,商学院变成了大商场?】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