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1 09:22:48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榆树华图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言语纠结选项如何排除?
在进行言语备考做题的时候,相信有很多考生遇到这种情况,即在做片段阅读的题目时,选择选项时排除了两个选项,剩下两个选项很纠结,最后还巧妙地绕开了正确选项。这样一来,既耗费了时间,也做错了题目。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在哪儿呢?选项上。很多考生对片段文段选项的认知是刻板的,及选项意思一定要与文段主旨句的意思一模一样。但是这就进入到了出题者给我们设置的坑。言语题目中正确答案的选项特征不是百分之百与主旨句的意思要一模一样。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的第一层能力,也是最基本的能力是理解,这个理解一是对文段中作者主要表达意思的理解;二是对主旨句与正确选项间意思的理解。因此,正确答案的特征是选项的整体意思与主旨句的整体意思符合即可。在这儿老师要教给大家一个选择正确答案,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优中选最优,差中选次差”。
优中选最优——四个选项中的最优项。最优项的特点是选项表述的话题与主题词与主旨句相符合,话题与主题词任何一个条件不符合的均不能称为最优项。
如:肉食悖论指的是,一些人喜欢吃肉,但不能联想到提供肉的动物死去的场景。研究者发现,人们通过一种被称为“语言伪装”的方法,让有感觉的生灵与潜在的食物来源之间的关联变得更模糊,以此来消除这种认知失调。例如,我们提到肉时不直接说动物的名称,英语里把猪肉叫做pork,牛肉叫做beef或者叫做培根什么的。而18世纪的日本,由于当时的幕府禁止人们吃兽肉,偷吃肉的人以植物名称代替肉类,把马肉称为樱肉,把鹿肉称为红叶,把野猪肉称为牡丹。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 “语言伪装”是人类自欺欺人的表现
B. 日本人对植物的热爱超过动物
C. 文化因素是消解肉食悖论的关键
D. “语言伪装”有助于克服认知失调
【华图解析】文段首句介绍“肉食悖论”的概念。第二句提出解决“肉食悖论”的对策,通过“语言伪装”这一方法来消除这种认知失调。第三句和第四句为举例论证,支撑前文对策。通过分析可知,主旨句为第二句的对策句,强调使用“语言伪装”消除“肉食悖论”认知失调。
接下来我们对比选项。B项和C项首先排除,因为缺少核心话题“语言伪装”,且B项“日本人”为举例论证的内容。A项谈到了“语言伪装”,主题词符合,但是话题谈论人类自欺欺人的表现,话题不符,不是最优项。D项话题与主题词与主旨句相符合,选择。
因此,考生在选择选项时除了要在文段中找到并理解清楚主旨句以外,还需要对比选项理解清楚最优项加以选择。
差中选次差——四个选项的意思与主旨句的意思均不是十分吻合,或多或少有一些偏差,如扩大概念或者缩小概念。这时候,考生可以通过辨析在选项中选择偏差中最符合主旨句意思的选项,即“矮子中拔高个”。
如: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中,我们已有的外贸主导型经济模式可持续性越来越小。农业是经济危机的避风港,只有通过强农惠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市场竞争力,来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广阔的农村市场需求的大升级,才能全面扩大内需,推进我国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的顺利转型。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当前我国扩大内需最有效的途径应是大力发展农业
B. 世界经济危机可以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契机
C.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D. 强农惠农政策是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华图解析】首句通过“目前”引出背景,即我国现有经济模式有问题,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之后通过必要条件关联词“只有……才”给出对策,即“通过强农惠农提高……”,对策的根本在于“强农惠农”政策。根据文段的意思,出现问题要解决,即要解决我国经济模式的问题,那么提出对策后实现的目的也必须能够解决问题。
接着对比选项。B、C首先可以排除,B项“世界经济危机”偏离文段重点。C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无中生有。A项是对策,但是迷惑项,解决的问题是“扩大内需”,与文段的问题“经济模式有问题”不相符,排除。D项重点强调“只有通过强农惠农政策才能实现经济转型”,虽然表述中只提到了众多政策中的一部分,但是选项表述的问题与对策均与文段相符,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综上,考生在做言语题时,选择选项切勿过于刻板,注重对文段与主旨句的整体理解,把握好的文段与选项的话题与主题词。
公务员之路,华图陪你一起复习上岸。
以上就是【言语纠结选项如何排除?】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上一篇:加强型形式论证的解题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