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吉林市华图 > 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第四十四期 文化经济

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第四十四期 文化经济

2021-03-20 19:22:03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吉林市华图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第四十四期 文化经济

  在今天的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中,我们看到的材料是歌德学院是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孔子学院严格遵循的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而非中方单独行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本国文化建设的自我完善做起,文化才有可能健康地‘走出去’,并且走得更远、更好。虽然中国加工的玩具铺满了发达国家市场,但真正有着影响力的文化形象却还是奥特曼、变形金刚、芭比娃娃、史努比,而且这种现状暂时不会改变在给定的材料中,我们看到了 在要求中,需要我们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一篇200字以内的回帖。

  给定材料

  1.2006年,时任德国驻华大使史坦泽到同济大学作报告,有沉重提问,今天您用德语作报告,在座的同学大多能听懂。如果中国的大使在德国用汉语作报告,有多少德国人能听懂?史坦泽回答:“因为我们有歌德学院,我们一直在努力,向全世界传播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请问你们国家为此做了什么?”

  歌德学院是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已有60多年的历史,它的工作是促进国外的赞许放言教学和开展国际文化合作,通过介绍德国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生活等情况,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德国。歌德学院目前已遍布7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分支机构144家,其中国外分支机构128家,除歌德学院外,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推广自己国家文化的机构。英国1934年成立了英国文化委员会,是英国负责教育和文化关系的国际组织国,致力于在全球推广英国文化。目前全球已有该机构的230家分支机构和109家教学中心。法国1883年就已创设法语联盟,它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旨在传播法语及法国文化,所有的法国总统都自动成为其名誉主席。法语联盟以其各级法语课程的高质量闻名于世。目前全球有1100多家机构,分布于130个国家和地区。

  史担泽当时的回答深刻地刺痛了在场同济大学的师生们。“作为中国人,没有理由不推广我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办孔子学院不是浪费钱,是百年大计!”一位教授发出了呼吁。

  2.与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向海外推广了中华文化的自觉虽不算早,但速度却也不慢。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如今,387所孔子学院和509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覆盖108个国家和地区,这已然超过歌德学院60年来的建院数;公2011年,就开设各种层次汉语课程2.4万班次、注册学员达50万人,逾700万人参加上万场次文化交流活动……这项浩大工程的具体承办者就是1987年成立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严格遵循的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而非中方单独行为。

  年轻的孔子学院与古老的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委员会及法语联盟相比仍有差距。歌德学院中国总院前院长阿克曼说,歌德学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开始就重视建立职业化队伍,现有专职人员3000人。据了解,英国文化委员会有专职人员7000多人;法语联盟有专职人员2万人。孔子学院呢?每一年,孔子学院总部都要外派中方院长、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非专职人员近万人,至今仍在“抓壮丁”。25岁的北京志愿者小王,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匈中双语学校”孔子课堂教汉语,她说:“孩子们很喜欢中国老师,近年来因为报名入学的匈籍学生越来越多,教课压力越来越大,公派教师和志愿者都不是专职人员,缺乏稳定性、连续性,不利于孩子们学汉语。”

  由孔子学院派到海外教学的志愿者们,现在有几千人的队伍。在菲律宾的志愿者刘先生感慨:“对于当今的中国,许多外国人的认识远远跟不上其发展的步伐。有的公知道故宫、长城等传统符号。我们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为他们解读着水立方、调整铁路等新的符号。”在印度尼西亚的志愿者杨先生的话更是道出了广大志愿者的心声:“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因为这个梦想,我们学会了友好交流、理性处世,把悠久而有魅力的中国文化播撒在一个个学堂。”

  3.2010年,汉诺威孔子学院联名其他9所德国孔子学院,组织100多名德国中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临行前,一名德国老师召集学生开会,禁止同学单独进入中国家庭,问他为什么这么要求,回答说“害怕”,问他怕什么,回答说“不知道”,因不了解而误读、担忧,正是中西方交流中无法回避的现实。对很多德国民众来说,中国越来越令人感兴趣,但形象却一直“模糊,不可捉摸”。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不了解甚至一些片面的印象,是孔子学院建立时面临的最初挑战。

  连续四届的德国中学生赴华夏令营,已有400余在德国中学生来华交流,和中国普通民众面对面。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说,很多学生回来都有同感:去中国前,本以为中国到处都是问题,但后来发现,虽然中国并不完美,却也并非想象的那样糟糕。孔子学院致力于让神秘的中国揭开面纱。

  “相互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300多年前,德国先哲菜布尼茨对中西方文化这样期待。中国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国形象从遥远的神秘岛零距离的亲切,中国认知经济发展到文化认可,孔子学院为不同肤色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合作的平台。每年12月,全球各地孔子学院的合作大学校长和中外方院长,都要齐聚北京交流研讨带来不同国度的文化视角。孔子学院总干事自豪的说,孔子学院就是一张搬到国外的“中国圆桌”,可让各方发表不同意见。孔子学院让中外文化“对冲”、“摩擦起电”,让习惯直线思维的外国人对螺逆式思维的中国人多了一份理解,越研究,越感觉中国“挺文化、挺哲学”。

  4.2000多年前,一支支沙漠驼队载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蜿蜒西行,他们脚下的“绸之路”改变了世界文明进程。它成为了沟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把古代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联系起来了,对促进中西方之间的文明的交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个走丝绸之路的人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张骞,没有张骞就没有丝绸之路,可以说张骞是中原第一个了解到在沙漠和高山的那一边还有一个非常兴盛文明的人。他第一次让中原的汉帝国对外那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变道听途说为现实观察;他开辟了丝绸之路,以后的商人多是沿着张骞的路线,可以说丝绸之路就是张骞两次从西域回来之后才开始有的;从他开始,才有了真正的文化交流,经过丝绸之路,印度的佛教哲学,希腊的雕刻艺术等都传入中国,对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非常大。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的产物,但更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19世纪初期,尽管欧洲强权已在海上遍布,中国依然被西方认为是向往之地,是最兴旺写古老的文明,学者多认为这是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所带来的精神性影响,也造成西方在近代200年期间,认为中国交易能获得巨大利润的印象。

  5.歌德学院像德国大部分文化机构一样,从政府得到资助,德国联邦政府年年投入80亿欧元用于文化事业,占据全部文化投入的90%以上,而来自企业的资助只有5.5亿欧元。“在美国这个数字是反过来的,10%的经费来源于国家,90%来源于市场。所以,美国人会说,实际上德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歌德学院慕尼黑总部科学与历史事件部的负责人图格斯说,他认为,文化的根基来源于文化在一个国家的合法地位,而文化的合法地位来源于“独立、远离政府、自由”这三个要素,有了这样的保证,国家为文化“埋单”的模式反而在经济危机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果大部分经费是由私人出的,像美国那样,文化会成为经济的牺牲品,比如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文化就会惨遭损失,进入寒冬,我们特别高兴的是,我们的经费是安全的。”图格斯说。

  在德国,虽然国家投入经费很多,但是专款专用,不入市场,经费管理非常严密。联邦、州、地方都有文化委员会,委员会由各个党派的人士组成,他们会决定那个文化机构得到多少钱。花出去的钱做报告,经过检查和审计看其是不是在合理使用。联邦政府还有一个专门的检查资金使用的审计机构。虽然这带来了很多繁琐的工作,年月、每季度、半年乃至全年,每一个单据都要审查,对任何一笔经费的使用都要报告,对每个项目也要进行审计,但是资金非常安全,使用也很到位。

  绝大部分的国家都像德国一样,设有专门统管文化事业的政府部门,但是,美国这样一个政府职能完美的国家,却单单没有所谓的文化部。总在美国看来,自有其一套贯彻政府的逻辑:他们声明之所以不设文化管理部门,甚至不制定文化政策,就是为了保护言论自由和产业自由。美国对文化产业采取的是多方投资和多种经营的方式,在文化市场的刺激下,美国的文化产品占据了国际文化贸易市场42.6%的份额,而中国仅占1.5%。美国文化商品可谓是四处泛滥,好莱坞的大制作电影、福克斯的电视新闻、MTV频道的流行音乐、《时代》杂志封面、ESPN的体育直播、广告形象和包装形式、牛仔裤风格……这些都被打上了“美国制造”的商标,而且,这种文化商品的传播又跨越了地域时空的限制,在地球卫星的覆盖之下,五大洲的每个角落美国文化都能达及。美国的电影产量仅占全球的6%,而市场占有率却高达80%。美国非常擅长在电影中输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功夫熊猫》中富有中国元素的“熊猫”、“功夫”,一经好莱坞文化商人改造,在创造出巨额利润的同时,也悄悄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输送出去。相比之下,国内某些电影惨遭诟病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其一味迎合国外市场,有贬低甚至丑化中国形象的嫌疑,中国电影所传达的内容与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精神面貌不慎符合。

  6.深圳曾经被叫做“文化沙漠”,但今年来深圳的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深圳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31.3亿元,占全市GDP的6.5%。在全国,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广泛受到欢迎。在全国,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广泛受到欢迎。2005年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作为国内首个开设传统国学教育的学院,这些年的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弟子规》等书也开始作为许多幼儿园的必读教材及中小学课外阅读的优秀读本。这种变化,折射出了国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更新。某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评论道:“只有从国内基础文化建设开始,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从根本上获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才能使本国文化声音不湮没,文化精神不迷失。‘走出去’的文化离不开它的根源,缺乏肥沃土壤和优良生长环境的文化,即使能‘走出去’,也一定‘走不远’。只有注重‘修内功’,从长远的、战略上的意义出发,从本国文化建设的自我完善做起,文化才有可能健康地‘走出去’,并且走得更远、更好。”

  7.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切;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文化的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交流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和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置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之中,是责任,也是使命。

  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交流工具,架起了文明间对话的桥梁;文化作为民族智慧和心理特征的精神反映,促进了国家间相互的了解,孔子学院蕴涵着“语言”和“文化”两大特征,使它不仅成为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的重要品牌,更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开展民间外交的友好平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特色文化,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在树立中国良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21世纪文化的“新丝绸之路”。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既有国家投入不够的问题,又有社会参与不足的问题。还有不少人认为,目前国内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国家应该在国内教育上投入更多。国外的经验表明,语言和文化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要等国内的教育发展平衡了,再去推动自己国家的文化交流,恐怕为时已晚。

  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较多考虑的是“要让外国人看到我们”,较少考虑国外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更没有琢磨外国人想看什么,喜欢看什么,能看懂什么。对中国学生来说,“愚公移山”、“孔融让梨”是传统的美德,可是把这些故事讲给别的国家的学生去听,却不一定能接受。孔子学院的汉语教材究竟应当坚持中国的传统文化呢,还是要考虑与当地传统文化的不同?有人提出要实现教材的本土化,但也有人认为,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和德国歌德学院在编写教材时只根据本国情况进行编写,目的就是让外国人去学习和了解他们的问题。到底是应该实现教材本土化,还是应该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孔子学院仍在摸索中。

  由于一些历史问题的影响,汉语的推广在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仍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虽然A国和B过今年来均出现汉语热,各院校和怨言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但孔子学院至今仍未能在中国的这两个邻国建立。可以说,孔子学院的发展同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复杂性相关。有些国家在签证发放上对中国人管理较严,使中国志愿者教师入境的手续复杂。中国驻A过使馆教育处负责人黄先生表示,A国针对来该国的汉语教师有较为眼科的签证政策,使得几年来,仅有几名中国派来的中文教师能够短期执教。中方已经多次呼吁A过能够尽快改善有关中国派遣汉语教师的相关政策,尤其是签证政策,以促进人员往来于交流。

  中国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些国家对于孔子学院的认识,正如日日本北陆大学理事长、孔子学院理事长北元喜朗评价的那样:“非零和、非排他、非竞争、非暴力,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互惠双赢的语言文化推广模式,也是首个发展中国家利用有限的资金推广本国语言文化的先驱性实践。”孔子学院并没有文化的扩张性或是文化占领的野心,它是一颗和平、友善的种子,在世界扎根、开花、结果,影响的是世界文化生态。孔子学院信奉的是,只要沟通和交流,不同文明之间都会有启发。

  8.孔子学院在海外收到极大欢迎的同时,国内关于孔子学院的讨论也开始更加热烈。以下是两个网友关于孔子学院的一些评论。

  网友A:孔子学院大部分钱来自于政府的投入。据国家汉办《2009年孔子学院总部工作计划的汇报》显示,2008年中央财政给孔子学院的投入达5亿多元。而国内的教育投入呢?中国的农村中小学的人均教育经费,每年300元都难以保证,外来务工子女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二流离失所,读书越来越难,这真是一个巨大的反差。难道不应该把有限的银子用到解决中国国内儿童失学等问题上吗?

  网友B:我们知道,孔子学院受到了国外热烈的欢迎,甚至掀起一股“汉语热”,这也确实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了出去,可是,国内似乎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那么重视。对于孔子的“仁说”,有多少青年朋友信奉?中国的节日,甚至没有国外的“洋节”受欢迎,为什么不在国内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呢?

  9.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最高时有15:1,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0:1以上,这些数字可以从《中国版权年鉴》上得到印证;以200034年为例,中国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从英国进口2030种,输出16种;从日本引进6094种,输出22种。近年来,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在引进与输出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已下降到大约3:1的逆差。但整个西方图书市场只有大约2个百分点是从外国进口的图书。

  文艺演出也有类似状况。中国引进和派出的文艺演出每场收入约10:1,中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亿美元,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中国对外演出长期以来都处于廉价交易的状态,一些艺术团出去演出一场的收入只有几百美金,最高几千美金。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龙头”,杂技一直令中国人引以为骄傲。可是中外文化交流开展多年,几乎所有的对外杂技演出都由外国经纪人把持,中国提供的只是廉价劳动力。“由于缺少像样的品牌,杂技演员平均一天在外面只挣30美元,少的可怜”。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世界三大男高音”来中国演出的出场费动辄数十万美元,欧美四大音乐剧、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等来华演出的最高票价卖到5000元,每次演出都赚了个盆满体钵。从2000年至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2010年,美国国内票房总收入106亿美元,几乎全部来自美国电影;而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为15亿美元,44%来自美国电影。2011年,中国电影的贸易逆差更是达到了40.6亿元人民币。

  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学者并不缺乏勤勉,然而在文化拿来与文化输出的天平上,出现了惊人的失衡,由此导致的文化逆差令人扼腕。时任英国财政大臣布朗2003年来中国时说,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越来越多的家电、服装和其他东西可以用英国出口的一样东西来平衡,这就是英语。英语教学作为一项出口项目,它的价值在5年里已经从65亿英镑增加到103亿英镑,大约占英国GDP的1%。

  由于统计标准、统计体系的不一致,国内、国外对中国文化产品的进口状况有着不同的判断。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资料中,就是把中国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一同列为为了世界文化贸易五强国。如果把文化硬件产品,也算入文化贸易范畴,那么中国确实是文化出口大国。正如加拿大《环球邮报》记者归纳的,中国人“制造了世界1/3的电脑,1/2的数码相机和DVD播放机,2/3的复印机”;加上欧美市场上销售的60%的体育用品和占全球75%以上的礼品玩具,的确足以支撑“文化贸易大国”的说法。

  “虽然中国加工的玩具铺满了发达国家市场,但真正有着影响力的文化形象却还是奥特曼、变形金刚、芭比娃娃、史努比,而且这种现状暂时不会改变,”学者们对此深表忧虑,“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也就是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就形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一位文化官员说:“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

  文化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传播,文化传播的力量有多大?这似乎是一个难以量化的命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化交流与传播会成为一个趋势,一种时尚和一股推动力量,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人人心。心。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7中提到了两位网友的观点,假如你是国家汉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针对这两位网友的观点,分别给他们写一个回帖。(25分)

  参考答案

  对网友A的回应:

  一、对网友A观点应该全面、多角度、辩证、一分为二的看;

  二、加大国内教育投入是有必要的,但这与建孔子学院并不矛盾。

  三、建孔子学院是必要的:1、能促进文化传播、增进沟通交流;2、可提升国家软实力,扩大中华文明影响力;3、培养文化人才,为基础教育提供优秀师资;4、国家投资传播文化为国外通行做法,如歌德学院;5、能带来潜在经济效益,为文化产品出口奠定基础。

  四、对于经费我们会:1、合理分配使用;2、严格审查;3、全面公开。努力做到用好、管好每一分钱,欢迎监督。

  对网友B的回应:

  一、网友B的观点有道理,符合事实。

  二、做好国内文化教育是传播文化的基础、根源、土壤,我们会加大对青少年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文化素养。

  三、但是:1、文化是相互影响,传播文化对国内的文化教育有促进作用;2、我们还应以开放、包容态度看待洋文化。

  PS:材料需要考生总结原因并且给出对策,是一种常见题型。一般是原因对照着对策,只要找出原因,就可以给与相应对策。就需要我们考生好好阅读材料,从中提取出原因。
获取更多资讯关注 【吉林市华图教育】jilinshiht微信公众号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第四十四期 文化经济】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1年省考笔试课程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