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 09:22:47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1月12日)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我们从当今社会生活中看到文化对经济建设的推动力,对思想建设的感召力,对环境建设的渗透力,对人才成长的促进力,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文化在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建设工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
文化与文明[ ]。文化先生于文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文明孕育着文化。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靠的是文化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文化确实像泰勒所说的那样:“(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 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的神物,如把这个“包罗万象的复合体”解剖一下,便可看到这个“复合体”大致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物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技术的发明、创造一旦转化为人们所需的物质文化,就对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感情、行为准则、理论观念等诸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会造成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意识、新的观念去培养“四有新人”。
智能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科学、教育等智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智慧,从经济落后走向经济繁荣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等诸文化要素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文化共同体,世上没有孤立的物质文化、单纯的精神文化和独立的智能文化。因而不能把各个文化要素割裂开来,也不能孤立地发展某一个文化要素,否则就会造成文化失调,贻误事业发展、文明建设。
1.1.
根据对第二段的内容分析,下列判断全对的一项是( )。
①文明植根于文化,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
②没有文明就没有文化
③文化创造了人
④文明创造了人
⑤有了文化的积累和进步,人类才能一步步脱离野蛮状态而成为文明的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④
1.2.
在第二段恩格斯的话中,“自由”和“文明”的关系是( )。
A.两者的含义完全相同
B.自由是文明的一个特征
C.文明是自由的基础
D.二者互相融合,结为一体
1.3.
第三段中引用泰勒的话的意思是( )。
A.文化就是人类的历史经验;文化是各种要素的大杂烩
B.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是多种要素的有机整体
C.文化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文化的影响和作用非常大
D.文化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1.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文化的社会功能十分显著
B.文化与文明关系密切
C.文化是文明的基石
D.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1.5.
文中[ ]应填入的词语是( )。
A.相辅相成
B.意义相同
C.息息相关
D.彼此不分
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格林斯潘以低利率政策刺激消费和房地产需求使美国避免了萧条的危机,低利率政策导致房地产需求增加和泡沫的出现。而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次贷危机,同时也使得财富蒸发、消费下降、经济出现了疲软萧条。但这种影响不会很长,只要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不像1929年那样深度萧条,那么,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非常有限。因为我国金融机构购买的美国次贷较少,只有中国银行购买了一点;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主要以消费品为主,而且主要是中低价位的消费品,这些往往是生活必需品。因此,也不会造成我国对美出口的负增长,顶多也是增长放缓。
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不会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即使现在股票市场热一点,震荡幅度比较大,但只要银行不出现危机,就不会变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讲,虽然现在的银行上市了,但80%以上的股权还是政府拥有,所以政府实际上对它还是有百分之百的存款保障的。在这种状况下,只要不出现银行挤兑,就不会出现银行危机。
此外,现在中国银行业的监管能力也提高了;外资银行的进入,竞争的加剧,也促进银行业提高管理水平。所以,金融危机是不会全面暴发的。
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深具信心。我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长在9.7%左右,这个速度还可以在未来维持10年、15年或20年以上。近几年城乡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比较快,估计今年出口增长会放缓,但也不会太慢,今年经济依然会比较快速的发展,基本维持在9%左右。
目前为止,两年多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15%,而且最近升值的幅度越来越大。贸易巨额赤字将导致美元疲软,进口产品价格上涨,美国可能会出现滞胀。如果出现滞胀,美国为了防止物价不断上涨,将会避免美元继续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会减少。中美利差还不足以吸引热钱大量进入中国;只要人民币继续执行主动、可控、渐进的汇率调整办法,每年根据美元的强弱将调整范围控制在3%~5%之间浮动,即属正常状态。
随着中国经济率先固定回升,时下“中国赶超美国论”纷纷______。对此,海外华人告诫说,中国最大的隐忧,不是人民对赶超美国没有信心,而是太过自信,甚至到了______的地步。的确,国人上上下下应该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2.1.
下列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次贷危机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产生的
B.美国次贷危机的基本表现是财富蒸发、消费下降、经济出现疲软
C.美国次贷危机若对美国经济影响不是深度的,那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有限
D.美国次贷危机不会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只要中国的银行不出现危机
2.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主要是消费品,即使有些影响,也不容易造成我国对美出口负增长
B.股票市场震荡幅度不大,不必担心中国会出现金融危机
C.中国的银行不会出现银行危机,因为中国银行80%股权时政府拥有,政府监控不让其出现银行挤兑即可
D.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少有时是由于美国政府防止美国物价不断上涨,以免美元继续贬值而带来的
2.3.
下面对第2段划线的一段话的层次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话是一个复杂单句
B.这段话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
C.这段话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
D.这段话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2.4.
最后一段______中应填入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
A.见诸报端 夜郎自大
B.甚嚣尘上 妄自尊大
C.卷土重来 不可一世
D.风靡一时 颐指气使
2.5.
下列不属于“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深具信心”的原因的是( )。
A.在未来10~20年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有望保持在9.7%左右
B.近几年城乡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比较快,经济发展比较稳定
C.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15%,且最近升值幅度会越来越大
D.滞胀将避免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将会减少
答案与解析1.1.答案: C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原文中“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和“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可以知①判断正确,②判断错误;“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靠的是文化进步”和“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可知⑤判断正确。文化和文明都不可能创造人。
故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 C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这句话是在间接地论述文化、文明与自由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俗点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最初的野蛮社会尚没有真正的文明,是不自由的,但是以后文化的进步会孕育出文明,然后才会有自由。从文意无法直接推导出“自由是文明的一个特征”这样一个结论。所以ABD存在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1.3.答案: B
解析:
此题是语句理解题。
(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 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这一句话中,最关键的就是理解“包罗万象的复合体”的意思,而文中提到说这个“复合体”大致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可见文化是多种要素的有机整体,B项是最恰当的。A项的文化是各种要素的大杂烩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C、D两项与泰勒的话并无直接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主旨理解。
文中论述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文化与文明的息息相关的关系,都是为了说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石。实际上,正因为文化是文明的基石,才应该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的建设来构建社会主义文明。A、B、D三项分别只说明了论点的一部分,不够全面。
故正确答案为C。
1.5.答案: C
解析:
此题是成语填空题。
此空是强调文化与文明两者的关系。“意义相同”和“彼此不分”都没有正确地概括出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不可能入选。“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事实上,文化与文明并不是这样互相扶助的关系,文明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上位概念,纵观全文只有“息息相关”才最恰当、最准确地概括出了二者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由第一段的第二句可知,”财富蒸发“等与次贷危机都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后果,而不是次贷危机的基本表现,故B项错误,选择B项。
A项正确,由第一段第二句“而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次贷危机,......”知房地产泡沫破灭是产生次贷危机的原因,先有因其后才有果;C项由第一段第三句“只要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不像1929年那样深度萧条,那么,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非常有限”可得出;D项由第二段第一句“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不会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但只要银行不出现危机,就不会变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可得出。
故正确答案为B。
2.2.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材料第二段第一句”即使......但只要......,就......“说的是股市振幅是否大并非中国出现全面金融危机的决定因素,”银行不出现危机“才是充分条件,而B项则侧重股市振幅,故错误。A、C、D项符合原文意思。
故正确答案为B。
2.3.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第二段划线的一段话“所以”前的部分是一个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这个复句与之后部分一起构成更高层次的因果关系复句,为了表达政府能够保障存款这个核心意思。
故正确答案为C。
2.4.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成语填空题。
首先看第一个空,如果选择“卷土重来”,与横线前的“再度”语义重复;选择“风靡一时”的话,与前边的“时下”语义重复,排除C和D项;接下来看第二个空,“夜郎自大”强调的是无知,“妄自尊大”强调的是狂妄,因此后者更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B。
2.5.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定位材料寻找答案,第四段的倒数第二句“如果出口出现滞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会减少”说明“人民币升值幅度会越来越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与C项的说法是矛盾的,显然不属于“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深具信心”的原因。
故正确答案为C。
以上就是【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1月12日)】的相关内容,如果要了解更多国家公务员相关内容,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