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面试 > 2019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星巴克“致癌”,真的吗

2019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星巴克“致癌”,真的吗?

2018-04-04 14:29:00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吉林华图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2019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星巴克“致癌”,真的吗?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这两天,一则有关美国加州法院裁定星巴克贴上“可能致癌标签”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裁决的依据是,咖啡含大量丙烯酰胺,该物质易致癌。对此,星巴克中国表示,加州法院的裁决并不针对星巴克一家,而是针对整个咖啡行业。目前,全美咖啡行业协会已就该裁决发布公告,坚称咖啡是安全饮品,法院裁决误导公众。(澎湃新闻网4月1日)

  空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钱江晚报魏英杰:事实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咖啡在烘焙过程中会产生丙烯酰胺,而动物实验表明,丙烯酰胺具有一定致癌性。不过,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所说,丙烯酰胺很常见,大可不必惊慌,所有需要经过高温烹调的食物,比如薯片、薯条、油条、油饼等,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丙烯酰胺。这样说可能大家心里就有数了,虽然丙烯酰胺确实存在于咖啡烘焙产品中,但这其实并不是什么让人胆战心惊的事情。咖啡烘焙至少有数百年历史了,总不能不喝了吧?

  所以,问题并不在于星巴克咖啡含有疑似致癌物,而在于这事情为一些个别的格调低下的自媒体们提供了可以打造爆款的猛料。否则,为什么不提这是整个咖啡加工行业的事情?只抓一点,无限放大,这是当下有些自媒体擅长的本事。比如前面提到的这篇文章,就是出自某个经常制造谣言的伪海外中文自媒体(编辑查证其账号主体为辽宁某公司)。这种做法在一段时间内确实吓住了不少消费者,在老年人等群体中,这类危言耸听的自媒体文章至今还颇有市场。但这种没底线的做法,除了对市场和企业造成不良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反感。

  让人担忧的还在于,这类谣言大行其道,可能让人连真正科学的说法都不相信了。换言之,这种做法其实是在伤害人们对真相的认识和判断。比如关于中药和转基因食品,一直是网上两大容易引起观点撕裂的话题。有人把谣言当真,难免上当受骗,可如果把真实也当作谣言呢?这就像“狼来了”的故事,某些自媒体不断消费公众的信任,其结果可能造成信任感的整体溃败。

  所以,对这类夸大其词的谣言,应当及时进行澄清,才能让公众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在这一点上,星巴克这次做得还不错。同时更要看到,不少主流的、正规的自媒体,迅即地对此谣言作了批驳,科普了相关知识,让谣言的产生没有了时间差。公众的知识面齐全了,谣言自然不攻而破。这是此次星巴克致癌风波没能吓倒消费者的原因。

  @中国青年报任然:这次星巴克传闻来势凶猛,可谣言的消退也比较快,或得益于星巴克方面的澄清速度。其实,虽然这次谣言的传播挺广,但真正的信谣者未必很多。不少人加入传播,不过是为了满足一种集体参与的快感,并不一定对应着明确的态度。受众的这种态度,比单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轻信谣言更值得关注。

  在相当一部分人接受信息的渠道限于半封闭的社交平台,且多以一种被动的方式获取信息的今天,信息的猎奇度、轰动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参与信息传播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这种信息接收态度反映了普遍存在的群体心态,即没那么多人再去为信息的真伪与否较真;另一方面,更多人面对过剩的信息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乃至丧失了对于信息真假的辨别能力与欲望,处于信与不信的摇摆状态,或者说没有什么信息能够让人“坚信”了。

  就以最为人关心的食品安全为例,这次又有多少人是一手握着星巴克,一手转发着星巴克的致癌传闻?是人们根本就不在乎食品安全吗?在这个养生概念流行的时代,这一点显然存疑。但是,一边忍受着无处不在的安全焦虑,一边却通过“我行我素”的方式来假装抵抗焦虑,在今天愈发普遍。如果说过去由于信息供给不对称和匮乏所制造的“坚信”与“安全感”,本就是虚幻的,那么现在每个人都陷入了一种因信息泡沫而放大的焦虑之中,唯一区别只是程度和应对方式有别。

  @红网吴迪:对“致癌”类的信息高度敏感,说明很关注健康,是好事,但盲目相信并传播此类信息,造成信息在传播中走样、变味,甚至演变成谣言,则是一种不负责任,这体现出人们和媒体的科学素养都还不够高——公众由于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所处环境和接收的信息不足等因素,使得对科学类信息的接收和理解容易产生误读,如果再有媒体推波助澜,显然会“深信不疑”。而一些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经常断章取义、过度解读,既有作者科学素养不够的因素,也有故意为之的嫌疑。毕竟,只要能戳中 公众的痛点,进而引起转发冲动,文章就可能成为10万+的爆款,实现流量变现。

  不实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可能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但后续消除恶劣影响,改变人们已经形成的偏见和观念,甚至由此改变的生活习惯,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因此,提升公众和媒体的科学素养,在信息传播中扮演一个负责任的形象,才能有效防治“标题癌”“流量癌”。

  一方面,公众面对海量信息时应当秉持“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再论对错”的观念,主动为自己的朋友圈加一道安全阀。这需要公众主动学习和求证,当遇到此类信息,百度一下“丙烯酰胺”不就什么都知道了吗?另一方面,公众科学素养普遍不足,在一定时期内是常态,需要大众媒体充当老师,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人们接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媒体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信息,流量是能变成钱,但过度追求流量而忽视真实性、全面性,则会逐步丧失权威性,所以流量也能变成一把刀子捅死自己。

  从“自来水亚硝胺致癌”“星巴克丙烯酰胺致癌”到“暗物质洗发水”“石墨烯内衣裤修复松弛”,人们对一些化学物质和科学概念似乎很敬畏,但也似乎很天真——面对网上原生的信息,都特别“善良”地选择了相信。希望人们以后多一点质疑和求证意识,少交一点“智商税”吧。

  @东方网何勇:不讲食用量,不讲含量,只谈致癌,这其实是耍流氓。只要人们吸入丙烯酰胺的含量不高,就不会致癌。日常生活中喝咖啡、吃炒菜所含的丙烯酰胺分量,并不足以致癌,因为咖啡中丙烯酰胺的含量非常低,属于微量,就算每天把咖啡当水喝也不会致癌。从这个角度说,喝咖啡的确含有微量的致癌物丙烯酰胺,但平时喝咖啡并不会致癌,广大消费者没有必要恐慌。

  然而,即便如此,“星巴克致癌”的文章还是刷屏了朋友圈。造成这种局面,除了少数自媒体用夸张的标题推波助澜之外,最关键的还是“星巴克致癌”新闻本身刺激到了中国人敏感的食品安全神经,让中国消费者没有办法淡定。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经历了太多的食品安全事故,早对食品健康的信任和信心非常低。特别是在我们很多中国人看来,星巴克等洋品牌,他们的食品安全卫生状况在餐饮行业属于佼佼者,比起一般的小饭馆、大排档要好太多。而且,星巴克等洋品牌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食品卫生状况,要好于中国的分店。如果连星巴克在美国销售的咖啡都致癌,都不安全了,直接让我们中国消费者没有办法相信国内的整个餐饮行业。这意味着不仅是咖啡不能喝了,而且是很多食品都不能吃了,这让平时靠喝咖啡秀小资生活的人群以及广大吃货当然坐不住了,只想着告知更多的人,而不是去求证“星巴克致癌”的真相。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见,纾解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健康安全的焦虑心理,首先,加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状况,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不断普及健康常识,提高人们的健康卫生知识,能够以独立认知辨别和判断出真伪。再者,食品企业要不断增强透明度,用信息公开打消消费者疑虑。

  网友热议

  @爱购美食家 : 美国法院都判了,想必做了很多分析和数据研究的,尽量还是少喝点,一天一杯应该没事

  @野望手里 : 不经常喝没事的,像吃油炸食品,一个星期才搞一两次,不碍事。

  @文荒的神奈川 : 小罐茶笑了。

  @云和山的彼岸 : 中国传统烟熏的腊肉、香肠都比这个咖啡多吧!

  @浮生歌丶:所以说抛开剂量谈毒性,真是扯淡

  @传说中的汪星球:吓得我马上拿起手中的咖啡喝了口压压惊……

  @24k纯泡泡皂:本来我也没当回事[吃瓜]媒体太当回事

  @loading234:西方世界咖啡和烤面包都吃了一百年了,也没见他们出什么事[哈哈]

  @带你做蒹职:幸好我喝不起星巴克……

  @Julie_young:扯淡 抽烟还致癌呢 谁少抽了吗?[摊手]

  @三文鱼65656:咖啡:“谁会天天喝我?你不吃饭?得癌症了和我关系大吗?[二哈]”

  @斯楼斌:积极发挥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干了这杯咖啡

  @麻多多饰品屋:“常见的食物中薯片类丙烯酰胺含量是最高的。”如此说来,与其戒咖啡,不如戒了薯片。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2019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星巴克“致癌”,真的吗?】的相关内容,如果要了解更多2019国考面试热点,国考面试热点,国考面试相关内容,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1年国考结构化面试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微信

华图官方微信

吉林华图

长春市西安大路823号吉隆坡大酒店一楼

长春市西安大路1077号金都中心5层

客服热线:0431-88605235

网站:http://jl.huatu.com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